第016章 西征纪实(一)兵围喀山-《大明元辅》
第(2/3)页
当然,如果说得更深一些,斯特罗加诺夫也并非在伪德米特里一世这一根藤上吊死,他们实际上是多方下注——不仅在莫斯科的争斗中“谁赢他们帮谁”,而且对于一些有志于沙皇之位的野心家,只要显露出一定的成功机会,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也不吝相助。
在这样的家族方针之下,斯特罗加诺夫家族作为沙皇俄国东部的大豪族,成为沙俄东扩的主要推动力,同样也成为东扩之后获益最大的沙俄豪族。
这个家族最初通过索里维切哥茨克的盐矿生意积累财富——盐作为生活必需品带来稳定收益,这一点无论在东方或者西方,都是一样的。随后,该家族将商业版图扩展至西伯利亚皮毛贸易,利用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资源获取暴利。
凭借与沙皇的密切关系,家族获得卡马河、楚索瓦亚河上游土地开发权,并享有税收减免和军事自主权,形成“国中之国”的经济体系。
1579年,正是该家族雇佣了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率军东征,于1581年攻占西伯利亚汗国首府卡什雷克,为沙俄控制西伯利亚奠定基础。沙皇伊凡四世大喜过望,授权其在乌拉尔山的东侧建城募兵,直接参与领土扩张。
于是该家族立刻开始进行据点建设,比如在乌拉尔山脉西麓建立彼尔姆等据点,成为向东扩张的跳板,同时控制卡马河流域的交通要道。
在明军发动第一次西征(西征叶尔羌)时,家族的“长公子”阿列克谢·斯特罗加诺夫被授予西伯利亚总督之职,驻地托博尔斯克——距离沙俄乌拉尔以东最大城市秋明不远。
额尔德木图此次西征,在与伊勒都齐会合并夺取托木斯克之后,又继续一路向西,夺取鄂木斯克等地,一直打到秋明。
攻打秋明时,阿列克谢就已经获悉了明军的强大,因此在秋明投降、明军向托博尔斯克进发之时,他便已经作好了万全准备——闻风而逃,跑到了喀山。
当然,他抵达喀山之后,宣称自己在托博尔斯克“与进犯明军大战一场”,最后架不住明军人多势众,只得败退而来。而且他还向当地俄罗斯与鞑靼贵族表示,自己不仅带来了“三千精兵”,还带来了明军的情报,因此“当仁不让”地就自封喀山临时军政长官了。
由于莫斯科一片混乱,喀山又是沙皇的特辖区之一,当地还真没有实力比阿列克谢更强的军事贵族,因此阿列克谢虽然并无贵族身份(他家是商业豪族),但好歹之前就是西伯利亚总督,现在既然他自愿带领大家抵抗“明军侵略”,众人在一阵你看我、我看你之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正午时分,明军前锋抵达喀山城南十里。三万轻、重骑兵列成楔形阵,玄色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冷光,马首铁具上的饕餮纹随着战马喷鼻不断抖动。
额尔德木图的帅旗率先竖起,狼头纛旗下,大军不紧不慢地向着喀山城前进。抵达喀山城外之后,额尔德木图与伊勒都齐见俄军龟缩城内不出,判断城中兵力有限,于是下令大军摆开阵势,三十六辆载着三号炮的偏厢车缓缓推开拒马桩,炮口统一指向喀山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方向。
这倒不是他俩有什么摧毁宗教象征建筑以瓦解敌军士气的心思,纯粹是因为圣母升天大教堂修得够高,方便远距离瞄准,适合放几炮试探城中敌情。
“开炮!”
第一发实心弹撕裂空气,越过城墙打入城中,不过因为射程有限,并没有打中距离太远的圣母升天大教堂,而是击中了一处石砖制成的民宅。石屑纷飞中,守军第一次见识到了明军火炮的威力——即便因为数量太少而被额尔德木图尽量不多使用的二号重炮尚未登场。
紧接着,意外就发生了:第二发炮弹居然精准命中城门吊桥的绞索,粗如儿臂的麻绳应声而断,吊桥轰然砸在护城河中,溅起丈高水花。
这个意外让额尔德木图与伊勒都齐两人全都愣住了——他俩并没有打算真正攻城,兵发喀山只是为了逼迫沙俄派出和谈使节,商议割让乌拉尔以东给大明的和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