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西征纪实(一)兵围喀山-《大明元辅》


    第(3/3)页

    至于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喀山在乌拉尔以西,并不在高务实给他们的任务范围之内啊!以高务实如今的威望,再加上额尔德木图又是他的门生,自然不敢随随便便就来个“将在外……”

    “来个嗓门大的俄语通译,上前告诉城中守将,若不想顷刻城破,立刻派使者前来与我相见!”

    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但额尔德木图已经通过前段时间与师相的书信交流得知俄国人最怕什么了,因此他不光派通译上前传话,还要展示一下军威。

    额尔德木图亲自策马至阵前,身后五千燧发枪兵突然展开三线横队。万历三式步枪的枪管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冷光,枪托上的防滑纹路清晰可见。随着旗手挥动令旗,前排士兵跪地射击,中排半蹲装填,后排站立预备,枪声如炒豆般密集,城头的沙俄火绳枪手刚露头,就被铅弹惊得缩回在墙后躲避。

    好在明军的威慑射击并未持续多久,也没有趁机派人夺桥夺门,而是立刻派出通译上前喊话。阿列克谢在城楼中听得明军要求,大大松了口气,虽然不知道蒙古人为何如此好说话,但过往听过的传说还是让他有了猜测——莫非这些蒙古人与他们的祖先一样,先来要求我们投降,不投降才会攻城,然后屠城?

    但阿列克谢也来不及思考太多,既然对方要求先谈,那就先和他们谈谈,至少也能拖延一下时间。于是很快,喀山城中派出了使节,来到明军军中交涉。

    意外的是,这支蒙古人组成的明军居然并非要求喀山投降,而是要求喀山方面通知沙皇,若沙皇愿意割让乌拉尔山与乌拉尔河以东,双方就以“山河为界,各自安民”。如若不然,明军就会“先克喀山,再入莫城”,彼时“血流漂杵,山河号泣,尔国上下,悔之晚矣”。

    阿列克谢一听使者回报,这才真正大松了一口气——虽然割让乌拉尔以东损失最巨大、最直接的就是他们家族,但在此时此刻,能保住命、保住家族的存续才是最关键的。何况就算丢了西伯利亚,他们家族在沙俄东部也依旧是大豪族,只当最近这十几年白白浪费也就是了。

    阿列克谢立刻再次派使者出城,表示喀山到莫斯科相距七百多公里(这里就不用“里”了),信使往返需要半个月,再加上沙皇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需要得到缙绅会议同意,因此希望明军能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

    额尔德木图与伊勒都齐显然不理解——或者根本就是不相信——皇帝做决定居然还需要士绅同意?因此,他俩很快回复阿列克谢的使者:最多给你们二十天时间,如果二十天后得不到满意答复,明军将立刻攻取喀山!

    阿列克谢得到消息之后心脏病都差点吓出来,连忙召集喀山贵族开会,得到了一致同意之后赶紧派出使者,快马加鞭急赴莫斯科报信。

    ——

    PS:这段时间是沙俄早期最混乱的时期,国力、国势、国威都堪称一落千丈,国内各地也因为中枢混乱而一盘散沙,所以额尔德木图东进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于是秋明之战我就一笔带过了。

    感谢书友“我是廖振新”、“初次登录”、“书友20170515121333046”、“朝溟”、“猪猪罗尼”、“书友20230303184218780”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