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时平顿了一下,看向一张张稚嫩的脸认真地说道:“只考虑自己的创作欲?还是应该考虑观众的感受?又或者是别扭的把两者结合起来?”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只要妥协就意味着失败。” “大家未来都会进入这个行业,或许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你们都会成为中国的影视行业中流砥柱,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要想清楚。” “等你们成为导演,成为制片,你们的作品就会影响千千万万个观众,千万别让观众给你们的错误或者私欲买单!” 陈时平没管下面人的反应,从一个制片人的角度,把一个电影的立项到放映全部说一遍。 作为制片人要从一开始就知道,我要拍什么片子,要给哪些人看,想要他们看到什么。 又从一个导演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导演到底是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还是在做一个客观的工具把故事传递给观众。 “总之一句话!立场要稳!要坚定!要求真务实!因为电影不光是你一个人的,还是千千万万个观众的!” 许多人听着都有些晕乎,特别是那些刚刚从高中校园出来的人,感觉听到了很多道理,又感觉什么都没听懂。 倒是不少即将毕业或者大三的学生听完后若有所思。 有些消息灵通的人,知道陈时平在电影厂和电影改革中的一些言论,更是明白他的想法。 就比如路学长,他现在就是北影厂的艺创中心导演室的新人,知道很多关于陈时平的事情。 对他刚刚说的东西也很明白,那就是拍电影的立场要正,要拍观众喜闻乐见的,要是追求艺术的话,那就自己玩,千万别抱怨观众。 千万别说观众不行,观众要是行,还要你导演干嘛,自己不就拍了! 电影这东西在陈时平的概念里,其实一直都和艺术没什么关系,在这个社会,和电影联系最密切的永远是商业和政治,艺术且往后靠呢。 内地九十年代以前的导演,很少会有把电影当成自己表达私人意志的工具,但是在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就很多了。 很多的导演和编剧都把影视剧当成夹带私货的东西,当成表达个体意识的东西。 但偏偏电影是个集体的东西,而且最终面对的也是集体! 陈时平今天并不是来演讲,而是希望这些未来的导演和制片人能够正视电影这个东西,不要把电影当成自己谋财或者私人情绪发泄的工具。 所以坚定立场!求真务实! 哪怕你拍一些黑暗的东西,批判一些不公的现象都可以,只要是千千万万观众相关的都没错。 最怕的就是你在这些东西里面夹杂一些个人化的东西,把电影当成自己私人的东西。这很错误,而且非常愚蠢! 抗日电影中能有大篇幅的敌人反思吗? 上海的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是社会真实的一面吗? 饿死在路边的穷人为什么不拍?满大街的妓女和青帮为什么不拍?洋人随意打死华人不用负责你怎么不拍? 所以拍摄灯红酒绿十里洋场的导演,到底是在表达什么呢,是在怀念民国还是在怀念买办。 陈时平感觉自己今天说的东西或许被人认为是假大空,真正实用的经验一点没分享,不过这很重要。 这样的导演未来会充斥着中国电影市场,源头都在九十年代出来的这一批人身上。 在陈时平眼里导演就应该成为工具,一个只负责把电影艺术化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创作者和表达者。 可别自诩艺术家了!这样的艺术家不要也罢! 作为文艺工作者的陈时平,骨子里却最瞧不上艺术,说出来都没人信。 此时现在现场不少的老师还有已经毕业的人,却在思考一个问题,陈时平今天说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新的电影运动?类似于新浪潮一样的电影运动吗? 按照他的观点,的确能够延伸出来很多东西,这让不少老师都来了兴趣。 陈时平讲完之后,就到了提问的环节,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忍不住举手提问。 “导演只是工具的话,那电影就失去灵魂了。” “导演从来不是灵魂,一部电影的灵魂在剧本写完的那一刻就成型了!” “难道说编剧的作用比导演大?” “集体创作,只不过现在大家喜欢把功劳给导演,就像社会的发展不是某一个人领导就能成功的。” “所谓的立场和求真又怎么保证呢?” “社会责任民族意识就是立场,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就是求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