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石峡栽培稻作物遗址-《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3/3)页

    五分之一的复试经费,真不少。

    要知道现在的肠粉,也才几分钱。

    够买好多碗肠粉。

    不过这是后话。

    苏亦完成调查报告之后,也要回归省博的日常工作之中。

    杨式挺这个他在省博实习的带教老师,也开始给他布置学习任务了。

    让他开始深入的了解石峡文化的材料,比如修复陶片,给陶片排队,然后选择某一个重要的方向继续研究。

    比如,除了陶器之外,还有史前玉器、琮、璧、钺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单独称为一个研究方向。

    虽然,苏亦还没有到省博之前,就已经多次听苏秉琦先生提起石峡文化。

    然而,石峡文化之所以被命名为石峡文化,主要还是跟石峡遗址的被发现有关。

    石峡遗址位于曲江县城西南2.5公里,马坝人洞穴遗址所在的狮头与狮尾两山之间的峡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并不大。

    所以苏秉琦先生才会说,石峡虽小,干系甚大。

    马坝地处粤北丘陵地带,遗址十里内外,群山环抱,中间是一片低平的农田。

    马坝河两岸及其附近分布着许多洞穴遗址和山岗遗址。

    这样一来,通过石峡梯田和田埂断面上发现的文化层以及不同时代的遗物,就可以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文化遗址了。

    甚至不需要像象岗山发掘南越王墓那么麻烦跟曲折。

    石峡遗址是1972年发现的。

    1973年冬和1975年秋,由省文物考古训练班进行发掘。

    当时,广东前后举办了两次举办文物考古人员的培训班。对石峡遗址进行了试掘先期和发掘工作。

    不过,到了76年以后,主要是以省博还有曲江文化局的考古人员为主,继续对石峡遗址进行了长达8年的发掘和整理研究工作。

    所以石峡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而,当时杨式挺就是省博的文物工作队的负责人之一。

    到1976年底,已发掘1660平方米,发现了柱洞、灰坑、灶坑、陶窑等遗存,清理墓葬一百零八座、出土遗物约一千名件、为研究广东地区新时代的文化分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苏亦在接触石峡文化的出土文物资料之后,却选择了一个让杨式挺极为意外的研究方向——石峡栽培稻作物遗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