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自闭青年回忆录》


    第(3/3)页

    “雷子,人家都到家里拜年来了……丢不丢人呐,还在睡,没有个大人样……”

    好一会后他们还是没动静,随后就找到钥匙把房门打开,把房门敞着。

    我们站在卧室门口向他俩说了几句吉祥话,然后就跟四公四婆告了别。

    来到三公三婆家,他们在家里围着火炉看电视。我们走进去拜年,他们赶紧给我们腾位置让我们坐下。三婆去泡了茶,我们接下。然后坐了一会儿,互相说了几句吉祥话就道别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经过邵琴她外公外婆家,遇见他奶奶,我们也向她拜了年。

    邻居舅公舅婆家自然也是去了一趟,流程是一样的,坐一会儿说几句话,然后就回家。

    四哥热情地请我吃一个苹果,我说我不吃然后就推来推去。临出门时,他把苹果丢进我外套毛线衣的帽子里,就这样被我带回了家。

    他们家陆陆续续地也有亲戚去家里拜年,热闹非凡。一到过年这几天,他们家会把电视声音调大,整天整天地放歌。而我们家总是冷清的,没有电视的声音,除了嫡亲的叔叔外,也不会有人来家里拜年。

    初一过后,就是去几个小公小婆,堂叔叔家轮流吃年饭,然后就是请他们到我家吃年饭。

    吃完一轮之后,几个堂叔叔就和我们一起去爷爷家拜年聚会了。几个堂叔买了摩托车,我们通常是跟他们挤着,蹭他们的摩托车过去的。

    在叔叔家吃完年饭,堂叔叔回家后,我们通常是留下来的,因为第二天我们要走奶奶的兄弟姊妹那边的亲戚。

    几个舅公和姨阿奶住的更山里面,每次过年去那边拜年就像是去另外一个世界一样。那时候走亲戚,家里喜欢送桂圆荔枝和白砂糖作为伴手礼,在他们和爷爷奶奶那代人心中,这算是稀罕物。

    去舅公和姨阿婆家,首先就要过河。河上有座简易的木桥,桥面仅仅由几根原木用几个大马钉组合在一起,每当河水上涨时这座桥就会被淹没。每次过桥,都是考验我胆量的时候。每走一步,桥就晃动一下,并吱呀作响。透过木头间的缝隙,能看得见下面的河水。

    好在有惊无险地过了河,还要走上段条山路。这条路修在半山腰上,路窄得仅够一个人单向通行。再走一段平坦一些的山路,就可以看见星星点点般的房屋。这边山下一户人家,那边山窝里两户人家……

    走过一段田埂,经过几座坟,来到大舅公家,跟他拜了年,我接了舅公的红包,爸爸叔叔们各自留下伴手礼又去了其他亲戚家。

    二舅公和姨阿婆家住的很近,去姨阿婆家拜完年后我们这才到了二舅公家。

    我们到时,二舅公家已经有亲戚来他家拜年,坐在房间里烤火。

    太阿婆那时候还健在,跟着二舅公一起生活。太阿婆人至终年仍保留着抽烟的习惯,能走动时经常出来走到镇上去买些米面维持生活。回来经过我家时还到我家歇脚,家里总是留她在家吃过饭再走。吃饭之前,我打开电视给她消遣。

    “帮我调到有打仗的那个台”,她总是如此说。大概是她经历过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种电视剧能激起她的回忆引起她的共鸣吧……

    爸爸叔叔们给太阿婆塞了红包,说是给她买茶吃并留下了带来的伴手礼。

    一晃时间就到了中午,盛情难却,我们留在了二舅公家吃饭。二舅公的两个女儿在厨房帮二舅婆烧火端菜,二舅公就招呼客人,和男人们坐在一桌喝酒聊天高谈阔论。至于女人和小孩则坐在另外一桌,只专注于享受美食。

    酒足饭饱之后,开始送别。其他亲戚开始告别回家,我们也准备回家了。二舅婆想塞个红包给我,结果我爸告诉我不能收。二舅婆要塞,爸爸说不能要。就这样推来推去,最终我还是收下了。大多时候还会挽留你住几晚,其实家里并没有多余的床铺。这种客套式的礼节,中国式的虚伪,就在这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