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武勛之后-《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當三人離開后。
一旁的張保輕聲說道:"陛下,要不要派人盯著。”
“說什么呢,他們都是大明的忠臣,也是朕的忠臣,他們會替朕將這件事情辦好的,無需過分的擔憂,只是小事。”朱見深輕聲說完,而后眼中精光一現:“你派過去盯著他們的人,要選一些精明的,不然被發現了,朕的臉上無光啊。”
張保聽完之后,稍稍一愣,而后趕忙說道:“是,陛下。”
而三人喜憂參半的走出了紫禁城,在宮城的三人,沒有一個人說話,可到了中軍都督府,三人坐定屏退眾人后,郭登才開始第一個開口說道:“陛下身后有什么高人,能夠想到這樣的辦法。”
陳瀛苦笑一聲:“陛下從小就不同于常人,當年老英國公去世的時候,我與……”說到這里,陳瀛稍有停頓,而后嘆口氣接著說道:“老成國公就曾在英國公的病榻前,見過陛下與英國公的談論。”
“當初陛下問英國公,對軍戶之策,有何看法,而英國公也對其解釋了一番,既然陛下對戶籍的制度都有所想法,那這些世代傳承的武勛不更是重中之重了嗎?”
“我所擔憂的事情,是我的爵位太低,城中的國公可是很多的,他們的后人要不要動,這終歸是個大難題啊。”
聽完陳瀛的話后,楊洪轉而接道:“陛下的擔憂是對的,泰寧候,陛下唯獨說了軍職而沒有說軍爵,就是將這些國公給放了出去,若是他們愿意讓自己的子孫出去拼殺,那他們之后的子孫是可以從軍,擔任軍職,可若是他們不愿意,那就只能按照規矩辦事,只繼承爵位,日后跟軍隊再無瓜葛。”
郭登嘆了口氣:“泰寧侯,我們兩個人的兒子都在邊疆,這道旨意對我們兩個人的影響不大,可對你來說,就是有些不公平了,賢侄不到十歲,走科舉之路,還是走你的老路,現在可是看不出來的。”
“哎,老郭,你覺得陛下的這個想法只用一次嗎,這是要長期下去的,等到泰寧侯家的公子到了年紀,再做選擇也不遲嗎?”楊洪笑了笑說道。
聽著兩人說話,陳瀛只是苦笑一聲,而后轉而說道:“陛下給了一個大概的想法,可具體的規章制度,如何實施,還是要我們三人定下來的,好好想想,過了明日,我們共同上奏。”
兩人只是點了點頭。
而陳瀛停頓一會兒,想說,又沒有說太上皇的事情。
與郭登楊洪二人不同,他當年可是組織過人馬去找尋太上皇,雖然朝廷一直對太上皇之事畏如虎狼,鮮有提起,可陳瀛卻是知道,太上皇上次南歸,是真的回來了,也確實被人逮到了。
陳瀛一度懷疑抓住他的人是徐有貞與朱驥。
不過后續是被送回蒙古了,還是找個地方安置,這些事情陳瀛就了解不多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