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武勛之后-《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郭將軍,您是武定侯郭英之孫,永樂年間,也是跟朕一樣大的年紀,就靠著父輩的榮光,當上了勛衛,可你,自幼喜談軍事,博聞強記,正統六年,兵部尚書王驥、黔國公沐斌征麓川、騰沖等地,累授都指揮僉事,授勛定襄伯,而京師保衛戰后,累功晉升為侯,將軍雖然沒有承接武定侯爵,可多年戎馬,對于武勛之事,也是清楚吧。”
“陛下,臣清楚。”
朱見深接著說道:“這個問題若不解決,再有大戰,將大明托付給他們的手中,朕又如何安心。”
這就是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設置的制度基礎下做出了一些改變,不算激進,若是真有家國之心,愿意報效大明,效力邊疆,這個改變是好的,可若是沒有這種膽魄,也不想從軍,可以收獲一筆銀錢,獲得朝廷的準許,也算是好的。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要離開他們原有的舒服窩。
“朕也明白,要讓你們三人去做這件事情,是讓你們去當惡人,你們多有顧忌,朕也不怪你們,可你們現在是朕的左膀右臂,你們不做這個惡人,難不成讓朕做這個惡人。”
話說得很直接,你們不當這個惡人,朕就親自下場,反正這事情一定要促成。
你們說是軟處理,朕下場就是硬處理。
陳瀛聽完之后,誠惶誠恐,猛的站起:“陛下,臣不敢,臣下去之后,便上奏此事。”
朱見深聽完之后,點了點頭。
而后看向郭登,楊洪二人,兩人也立即起身,表明自己得態度。
武將勛貴與文官不同,那真得是大明的將二代,有了父輩的幫扶,只要不犯什么大錯,很快就能在軍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是有本事的,硬一點的進入其中,那還行,若是沒本事的,軟不拉幾的進入其中,那就是你不痛快,我也不痛快,不如遲早買斷父輩工齡,各奔前程。
三人都同意后,朱見深的語氣也漸漸軟了一些。
“現在天下并無戰事,但若無遠慮,必有近憂,有些事情咱們不辦不做,就是將禍害遺留到后世,諸位,朕等著你們的上書。”
“是,陛下。”
“還有一件事情,諸位擔憂的事情,朕保證絕對不會發生,這是天家之事,只在宮闈,不在前朝,朕一定會妥善處理。”朱見深緩緩說道。
而聽到朱見深的話后,眾人心知肚明。
擔憂之事就是太上皇的事情。
現在陛下既然將這個話題放在明面上說,一定是有其妥善的處理方法,他這樣說出來,也是為了讓眾人安心,算是在前面給了一個難題,后面又給了一個速效定心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