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為國除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朱見深所說的遼東之事,是要讓朱驥前往遼平府,協助石彪在遼平府組織第一支完全是女真人的軍隊。
遼平府的行政軍政現在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
石亨在成化八年末,為更好的震懾朝鮮,給朱見深上奏,提議在遼東安平縣設置遼東副總兵府,副總兵由石彪擔任,朱見深應允。
遼平城修建已進了尾聲,第一任遼平府知府掛三品銜,由山東泰寧府通判王洪擔任,王洪入遼東之前,曾到京師,受帝禮待。
而下面的官吏,也由遼東巡撫孫祥選拔而出,文人不夠,孫祥上書,擇選軍戶之中曾為國之老兵將,安排進遼平府為吏,管理女真人。
朱見深也應允了,并且他也覺得孫祥想的辦法是個好主意,不過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選有功之人,無農墾之力的人為吏,也解決一部份受傷軍士的安置問題。
在孫祥的布置下,六十多名原廣寧,沈陽,撫順,金州,海州等基層官吏搖身一變,成了遼平府有品級的官員,而六百多名軍戶老兵,也拖家帶口的到了遼平城,管理下面的百戶所。
遼平府的第一套軍政統治集體初步成型。
成化九年初,石彪也第一次榮升了副總兵,雖然是副總兵,但行使總兵權力,治地遼平府,下屬四個副將,八個游擊,十二個千總,算上本部軍馬,騎兵三萬,步卒兩萬。
五萬的軍隊第一次超過了撫順,沈陽的總和,當然這么多軍隊的布置,對于廣闊的遼平府來說,也是有些捉襟見肘。
在成化九年中,石亨再次上奏,是否可組建女真兵,朱見深回批,可,但不能留在原地,需調換,可與成國公商議,與九邊調換。
女真軍隊不能鎮守在遼平府這是底線,讓他們去先在宣府,大同呆上兩三年再說。
而成國公與石亨二人雖是不合,但陛下交代下來的事情也不敢耽誤,當下成國公安排了大同,宣府兩座邊鎮,可容納五千余名的女真士兵。
朱見深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讓朱驥親自去一趟。
因為這次在石亨,石彪,成國公等人上的冊書上,要讓十五歲到二十歲的人入軍,這第一批人經歷了明軍對其摧殘最為嚴重的時候,他們被調到宣府,大同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多的探子。
而朱驥親自去,就是要在這些人中挑選出數百人,發展成大明在女真軍中的下線。
這是一把利刃,一定要小心謹慎的使用……
朱驥退下后,朱見深立即召見了于謙,將這件事情告訴了于謙,于謙對于朱見深對太學生們的處置,并無異議。
最大的原因,也是于謙漸漸轉變一些,現在陛下已經不是被太皇太后抱在懷里,時不時哭鼻子的小皇帝了。
他長大了。
長大后的皇帝,最忌諱的事情就是有人打他們手中的權力,即便是建議,他也會多想的。
所以,只要不過分,于謙都聽之任之,也不多言。
當然于謙的這個改變,可是李賢努力數十年的成果……
離開宮中的朱驥,連家都沒有回,直接回到了衙門,帶了三個千戶,數百錦衣衛直接南下了……
應天府……
應天府的新稅制工作一直都在推行,并且進展的速度也很快。
可徐有貞百密一疏,敲打完了應天府的官吏,卻忘了給那些年輕嘴上沒毛的國子監太學生上課。
徐有貞在奉天殿朝會結束后,就迎來了第一次來自京師國子監的背次埋伏。
不過那個時候的京師,警戒程度比較高,國子監也是錦衣衛重點關照的對象,所以京師國子監正準備埋伏的時候,就被錦衣衛破獲抓走。
可兩個多月后,徐有貞還是沒有跑掉。
應天府中明面上反對的官吏已經沒有了,丈量土地的事情進展速度一直很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