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為國除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可反抗的種子還是飄向了國子監這最后一塊土壤中,漸漸生根發芽。

    起初是應天府官員的子嗣,不過他們說的都是新稅制的內容,在他們父親的叮囑下,他們對其很是敏感,并沒有對新稅制表達什么不滿。

    可其他信息不太靈通的太學生知道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最初是在國子監內部慢慢發酵。

    最初是一個人不去上課。

    而后是數十人,最后變成了幾十人。

    祭酒都七十多了,還專門跑過去找到他們,進行寬慰,是不是有什么心理負擔啊,為什么不讀書了。

    一名太學生答道:“起初,我等為朝廷讀書,為百姓讀書,可新稅制一旦推廣下來,士林之風不存,大國之義不在,我等已找不到讀書的理由,我等生于天地間,宛如螻蟻,唯有圣賢之道,可讓自己明事理,此圣賢之禮不存,只能遵循本心,用自身之行動告訴朝廷,我等學子殷切之心。”

    這番話傳了出去后,對國子監產生了轟動的效果,有些睿智的太學生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但也有一大部分太學生,被這言語影響,不上課了。

    他們想讓祭酒趕忙將這件事情稟報給禮部堂官。

    可應天府禮部尚書被抓,侍郎,郎中官等官員也都明白,自己這個時候向朝廷稟報應天府國子監的情況,弄不好陛下就誤會了。

    還當是他們攛掇呢,當下隱瞞著國子監的真實情況。

    禮部沒有奏報,祭酒也沒有什么章程。

    課照開,愛來不來,學不學都是你們的事情。

    罷課的太學生們被生生晾了十幾天,無人問津。

    而這些太學生看到這樣等著,也不是辦法,便聯名寫了請愿書,去了禮部。

    禮部將請愿書收了,并由侍郎出面安撫太學生。

    可這些太學生走了后。

    由數百人聯名上書,痛斥新稅制,彈劾徐有貞的請愿書,便被付之一炬。

    這些太學生們又眼巴巴等了小一個月,還是沒有人給他們回應。

    有的更加惱火,更加憤怒,怒罵官官相護,有的卻啞火,明白了事不可違,回去老老實實上課讀書。

    這些更加憤怒的學子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了解了一下徐有貞。

    徐有貞,土木堡之變后的投降頭,南遷派,皇帝陛下懂事之后,就一直當著太監的角色在陛下面前,進讒言,行誤國之事,就比王振多個東西,其他沒什么區別。

    出使朝鮮,回來之后,那朝鮮國就開始內亂,當真是禍國殃民的臣子,禍害完朝鮮,回來之后,又想禍害大明。

    新稅制就是徐有貞提出,他騙了朝廷百官,騙了于太保,李輔臣,騙了陛下,但騙不了我們這些一心為國,滿腔熱血的大明有志太學生。

    太學生們天天罵徐有貞,國子監內罵,街頭罵,喝完酒后,跑到官衙去罵。

    這個時候的徐有貞就已經發現了太學生們的不對勁,可他也不是不管不問。

    最大的原因就是徐有貞這波大意了,沒有閃。

    他自認為自己了解書生,在他看來,沒有什么功名的書生,他們對于新稅制的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

    而應天府各司衙門都不管不問,也是為了不影響新稅制的推行,繼而惹禍上身。

    徐有貞也不想去找這個麻煩,將太學生反對新稅制的事情放在明面上談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