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批量生产明君-《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


    第(1/3)页

    为人君者,最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品质?

    其实真要说的话,说个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李重之所以要把善于纳谏放在首位,那就是希望,后世的帝皇能够接受人民的监督。

    当然!

    或许这只是他自己的一番痴心妄想罢。

    毕竟……

    试问中国历朝历代有那么多的皇帝,而能够真正做到善于纳谏的,又有几个?

    好像也就只有一个李二而已。

    一想到这里……

    洛阳。

    公主府。

    李重也是忍不住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后面再加一条杠杠,“——以太宗文皇帝”举例。

    敢拿李二举例的,大概也就只有李重了吧。

    咳!

    接下来,就让他编造李二的一生吧。

    说起来……

    挺可惜的,为什么他不在之前,就问问李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这一年。

    最大的五名倭女已经二十五六岁了。

    小一点的那五个,也是已经十四五。

    不过说实话……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的,他倒是对这些倭女没什么兴趣了。

    毕竟……

    他现在手头上的正经事多的是。

    刷刷地在李丽质的寝室里把文章给写了出来。

    全篇文章的要旨就在于,就算没有他这个李二,在这隋末乱世,也会有另一个李二。

    当然!

    李重也不否认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是有他这个李二,大唐便估计不会出现贞观这些文臣武将的盛况。

    进而……

    李重最后又论证,这生于什么样的时代,就会诞生出什么样的人。

    所以基本上你翻翻史书就可以看的到。

    以后的大唐皇帝,大概都是一个什么样的德性。

    那么,在知道了这些以后,具体有什么作用。

    很简单!

    通过这样,大唐便说不定有一定的可能性,批量地生产明君。

    想想春秋战国的时候,为什么秦国能出那么多代的明君,可以奋六世之余烈?

    事实上……

    这就跟六国不把人家秦国当人看有关。

    说人家居住在蛮夷之地,跟蛮夷没啥区别。

    还说人家祖上不过就是个养马的。

    那秦王能不励精图治吗?

    怎么也得出一口这个恶气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