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着面前不知死活的御史。 老皇帝怒从心起。 文圣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年轻时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什么可说的成就,此等无益于天下之人,老而不死,是为偷生,活着只会给后辈做坏榜样。 这句话再配上他的年纪。 不就是在骂他这个昏君怎么还不快去死,活在世上祸害百姓。 当下,老皇帝被气的怒气反笑。 “好!好!好!” “既然你求死,那朕便成全你。” “传朕旨意,都察院御史王博闻,朝堂之上公然辱骂、诅咒朕,忤逆不忠,大逆不道,今夷其三族,以儆效尤!” 老皇帝开口,语气森寒无比。 他气的不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而是一个小小御史,也敢这样骂自己。 真当朕不敢大开杀戒? 而此时,随着声音在殿内响起。 文武百官面色大变,不明白老皇帝怎么突然间就如此凶残暴虐起来。 要知道,历朝历代除了开国那段时期,狡兔死,走狗烹以外。 唯有彻底坐实谋逆造反才会夷三族,否则最多朋党连坐,一并处死,如今因一言便夷三族,陛下这是不要后世名声了吗? 下一刻。 太子连忙站出来劝阻。 “还请父皇息怒,御史王博闻辱骂君父,罪不容恕,按律当诛。” “但其亲族无罪,不该受到牵连,儿臣还请父皇收回成命,放过王博闻亲族,仅诛杀其一人,以儆效尤,整肃朝纲!” 太子开口,掷地有声。 紧接着,文武百官也纷纷站出来请老皇帝息怒。 “臣等还请陛下三思!” “我朝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焉有因言取罪之理,望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王御史触犯天颜,罪不容诛,但臣恳请陛下海涵,莫要因此不忠之臣,惹来天下百姓非议,坏陛下仁慈之名。” “王御史一时糊涂,但也是为了大晋着想,还请陛下息怒。” 一道又一道的声音响起。 丞相一派的人都是替王博闻求情,请求陛下赦免此罪,贬为庶人即可。 而苏子由等人则是与太子一样。 王博闻可杀。 三族不可夷。 毕竟一旦夷灭三族,起码得死几十口人,暂且不谈史书上的功过对错。 即便是在当世,也会引来诸多非议,大家都会以为朝廷因言取罪,滥用极刑,容不得谏臣,以至于满朝文武人人自危。 所以,为了维护朝廷宽仁的形象。 必须要阻止夷三族。 而此时此刻,作为当事人的王博闻。 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见到这么多同僚替自己求情,还是挺着铮铮铁骨。 他这样子,与其说是不怕。 倒不如说是骑虎难下。 想要做诤臣,就必须装出一副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模样。 如今已经到了这份上,只要不死,他的收益可谓巨大,那些清流、读书人都会将他视为标杆,就如当初的苏长歌一样。 同时,因为反苏的关系。 那些士绅豪强,还有各地的世家读书人,也都会捧他起来,抗衡苏长歌。 一瞬间。 他将扬名整个天下! 但就在这时,老皇帝的声音响起。 “尔等莫要再议!” “朕心意已定,将逆犯拖下去处死。” 老皇帝开口。 俯瞰这帮求情的群臣,目光扫视到太子时,露出几分失望之色。 自己这儿子,手腕、城府都不差。 唯独就是不够狠辣。 自己执意要杀王博闻,夷灭其三族,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为帝者,霸王道杂之。 若皇帝一味施恩,则臣子得寸进尺,若一味施威,则会招致臣下不满。 但恩威并施也讲究个度,不痛不痒的敲打,时间久了也会让臣子得寸进尺,因此唯有施以极刑,方才能震慑文武百官。 让他们知道。 雷霆雨露皆由天定,而皇帝,就是他们头顶的青天。 同时,大晋学宫只是个开始。 若现在不严加惩治。 等到将来推行摊丁入亩之时,就会有更多的人跳出来反对。 可要是有夷灭三族的震慑在。 这群人就会心存顾忌,谁都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毕竟摊丁入亩虽然损害到他们利益,但顾及自己和三族亲人的性命,敢跳出来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去当墙头草。 至于伙同起来揭竿而起。 他们凭什么? 既没有民心支持,又没有掌控军队,只要敢造反,那就是死路一条。 而此时,伴随老皇帝声音落下。 还有大臣想求情。 “陛下,不可啊!此举...” 但却直接老皇帝给出声打断。 “若再有为王博闻求情者,视为朋党,与其连坐并处。” 刹那间。 大殿陷入空前的死寂。 百官们抬头看向高居于上的陛下,一时竟觉得陌生敬畏起来。 这位登基四十年,十几年没动过屠刀的老皇帝,现在仅仅因为一言,就下旨夷灭三族,手段狠辣,与之前判若两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