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清晨,天空泛起鱼肚白。 承天殿内。 养病数日的老皇帝,久违的召开朝会。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有序的分成两列站好,宗室亲王也在里面。 只不过,因为苏长歌被赦免死罪一事,丞相秦辅和都察院御史们一个个都黑着脸,亲王们的脸色也没好看到那里去。 毕竟他们都希望看到苏长歌死。 可现在。 苏长歌不仅活着好好的,而且还得到天下百姓和无数读书人的支持。 这让他们怎么高兴的起来。 不过还好,苏长歌在立新儒的同时,废黜了旧儒,惹来了诸多人的记恨。 就在昨天夜里,不少人传来书信联系他们,想一起联手将苏长歌给除掉,毕竟他太闪耀了,闪耀到碍到许多人的眼。 此时,老皇帝缓缓开口。 “众爱卿平身。” 声音落下。 往日热闹的早朝,今日却无比沉闷,官员们皆低着头不说话。 见众人如此,老皇帝似乎早已猜到。 于是主动出声打破沉默。 “诸位爱卿,可有事启奏。” 然而。 殿内依旧没有人站出来。 百官们通通低这头。 因为苏长歌的事,在没摸清老皇帝想法前,丞相一党谁也不敢先开口。 而苏子由等人则是没必要出言。 毕竟苏长歌已经被赦免,又被拉进宫谈话,足以表明陛下有所偏袒,这个时候静听陛下的处置,才是最稳妥的。 正想着。 太子的声音突然响起。 “父皇。” “儿臣有事启奏。” 太子开口,百官的目光瞬间汇聚在他身上,眼中满是好奇。 毕竟但凡能坐到朝臣这个位子上的,有几个不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一眼就能看出,太子要说的话,其实就是老皇帝的意思。 政治就是这样。 很多东西皇帝不会亲自去说,也不需要亲自说出口。 “奏。” 老皇帝轻轻颔首。 “诺。” 太子应了一声。 “父皇,昨日楚国公为儒道正意,引动天地异象,乃是天兴大晋之兆。” “儿臣以为,治国首在于取仕。” “因此恳请父皇,将太学院更为大晋学宫,设学宫祭酒一职” “凡我大晋文人,无论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年龄、资历等,只要心存浩然正气,皆可在学宫当中,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太子的声音锵锵有力。 只不过在他心里。 相比于重塑文风的大晋学宫而言,他对基建的兴趣要更大。 但基建的事没必要特地拿出来提。 毕竟修驰道,兴水利,土木建筑,兴修学堂,皆是对国有利之事。 提出来后,百官所争执的点。 无非是由谁负责。 可将太学院改成大晋学宫之事。 关系到为国抡才取仕,涉及到多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惹人嫉恨。 当然,收获也是巨大的,作为提出者,那些将来依靠大晋学宫崛起的新兴势力,必然会对其心存感激,心存报效。 这件事。 非皇帝或地位稳定的太子不能做。 否则就是僭越。 而此时,伴随太子的声音响起。 秦辅立即站出来反对。 “陛下。” “自太祖皇帝登基以来,我朝一直以科举和太学院两种出身取仕。” “同时,太学院又是由朱圣一手建立,若将其改名大晋学宫,任凭闲杂人等入内,既违祖宗之法,又对圣人不敬。” “臣以为万万不可。” 秦辅开口。 太学院乃是他的根基。 之前苏长歌改制。 他本来就想站出来阻止。 只是当时朝廷的心思全都放在江南一事上,这才放在一边。 如今,太子竟然提出要改太学院为大晋学宫,比改制还要过分,无异于重新洗牌,作为太学一派党魁的他必须站出来阻止。 而有了秦辅的率领。 御史、大理寺,还有兵部、礼部等若干官员,一个个都站了出来。 “此事关系重大,还望陛下三思!” “祖宗之法不可废啊!” “太子之谏固然有新意,但治大国如烹小鲜,决不可仅凭一意行事。” “臣等恳请陛下三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