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拆分南直隶-《重生朱棣之子》


    第(3/3)页

    在永乐中期以前,仅南直隶的赋税便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考科举中榜人数占天下三分之一以上。

    随着经济发展,倘若后世南直隶出现了割据势力,那么该割据势力便可利用其独特优势,以一隅之地硬抗朝廷,让大明伤筋动骨。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朱棣早就想把南直隶给分了,之所以把这件事留给朱高煦,他就是想把这份功劳让给朱高煦。

    历史上,朱棣迁都后也是在南京留置礼、刑、工三部,均加“南京”二字。

    只不过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下令去“南京”二字,并增吏、户、兵三部于南京,复原六部之制。

    正统六年,复定以北京为京师,南京六部前各加“南京”二字,遂成定制。

    历史被改变后,朱高煦成了皇帝,自然不会再走历史上的老路,弄一个南京六部出来。

    他要趁着南京礼、刑、工三部职权势微的情况下,把南直隶拆分成两个省,如此一来就会多出许多官职。

    此种好事,自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也是朱高煦没有与内阁众臣商议,仅仅与六部九卿曾经提过几次之后,便乾纲独断直接颁布圣旨的原因。

    当然,他这么做,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弊端,但从时间效率上来说,总归是利大于弊。

    像齐泰、蹇义、夏原吉这种积年老臣,当然看得出来按朱高煦圣旨里那样拆分南直隶是极其不合理的。

    不过,他们也明白,若是太合理的话,反而会增加由南直隶拆分而来的两个省的割据风险。

    朱高煦如此拆分南直隶,确实是故意为之。

    前元行省的划省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

    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

    可以说,此种划省原则,在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

    朱瞻域见群臣恢复了最初的平静,于是从他左侧宦官手里接过今天的最后一份圣旨,将之缓缓展开,然后大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为巩固边防、守境安民,今设立九处都督府,节制天下诸省卫所兵马。”

    “一曰直隶都督府,节制河南、山东、山西、直隶、辽东境内卫所。二曰陕蒲都督府,节制陕西、蒲昌境内卫所。三曰北安都督府,节制北庭、安西境内卫所。”

    “四曰朵川都督府,节制朵甘、四川境内卫所。五曰云贵都督府,节制云南、贵州境内卫所。六曰湖广都督府,节制湖南、湖北境内卫所。”

    “七曰两广都督府,节制广西、广东境内卫所。八曰两江都督府,节制江西、江东、福建境内卫所。九曰两淮都督府,节制淮西、淮东境内卫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