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个大姑娘家的恣意痛饮,竟然任由自己喝得醉了,还要光天化日地躺在石头上睡着了,这不是“失了体统”是什么? 一幅在群钗面前看上去很美的画面,放在礼教德行的大前提下,其实是非常丢脸出丑的行为。 虽然史姑娘的醉态比起刘姥姥来观赏性强多了,但是从行为品格上来说,却真真令人摇头,而且更为失礼——村姥姥好歹还知道找间屋子找张床去睡,大小姐倒在公众场合就躺倒了。园子里虽没男人,却是丫鬟婆子一大堆,来来往往的看到了作何感想? 须知此时林之孝家的还在园内,怎能不有所耳闻? 果然林之孝家的出去打个转儿又回来了,且带了个媳妇进来请探春责罚,禀报说:“这是四姑娘屋里的小丫头彩儿的娘,现是园内伺候的人。嘴很不好,才是我听见了,问着他,他说的话也不敢回姑娘,竟要撵出去才是。” 这彩儿的娘是园中伺候的人,说的不好听的话自然也是关于园中的,若是奴才八卦,绝不会弄到撵出去这么严重,只能是非议主子。那么这“嘴很不好”的言语能是些什么话,让林之孝家的“也不敢回姑娘”呢?很有可能便是说园中主仆行为颠倒,纵酒狂欢,主不像主,仆不像仆,自然也包括了史大小姐袒腹东床的美行。 王夫人回来便削了探春等的权,焉知不是听了林之孝家的汇报呢? 这些,湘云在梦里喝酒行令时,一定没有想到吧? 黛玉的半盏茶 第六十二回中,宝钗与黛玉正在说话,袭人送了茶来,因只有一盏,遂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 这时候宝钗和黛玉两个人的表现都极为奇怪:那个一向温柔谦让的宝钗竟然抢先接了过来,还说:“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既然不渴,又何以抢先?而且喝了一口后,把杯子还给袭人就是了,她却把剩下的半盏茶递进黛玉手中,这不是逼别人喝她的剩茶吗? 很明显这是宝钗开出的一道题目。须知“茶礼”在古时是极为讲究的,而红楼中关于茶订和茶道也多有照应,比如凤姐对黛玉开玩笑时便说过:“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就说的是这种规矩——订婚前,下聘叫“过茶订”;新人进门,要给长辈敬茶;男人娶了不只一位妻妾的,小的要给大的敬茶——这些道理,钗黛这样的大家闺秀不会不懂。 所以,宝钗递给黛玉的这半盏茶,是半真半假地试探,而她所以敢做得如此大胆果断,是从第四十二回“兰言解疑癖”到现在这二十回里层层铺垫,做足了功课的。 五十七回中黛玉认了薛姨妈做干妈,五十八回薛姨妈索性搬进潇湘馆来了,在这母女二人的夹击下,黛玉一为渴爱之心,二为怜恤宝玉,对于薛姨妈“四角俱全”的主意早已没有还手之力。 第五十八回宝玉病愈,往潇湘馆来看黛玉,见其病虽好,但亦发瘦得可怜;黛玉见宝玉也比先大瘦了,“想起往日之事,不免流下泪来。些微谈了谈,便催宝玉去歇息调养。” 虽只寥寥几句,已写得柔肠百转,凄苦缠绵。此时黛玉经过紫鹃试玉之举,已经深知宝玉对自己的心意,满心里再无丝毫疑猜妒忌。如果她要凭借这最重的砝码寸步不让,是可以和宝钗继续抗争下去的。但她此时的心里已经没了自己,只是一心为宝玉心疼难过——忆昔流泪是感激相知,催促歇息是怜惜体贴。宝玉这次病得实在严重,休养了许久还要拄拐而行,哪里还能再禁得再有波澜蹉跎? 此时的宝黛之间,已经是“情投意和,愿同生死”,只要宝玉能好,受什么委屈黛玉也是不会介意的了。所以,才会有了宝玉生日宴上的半盏茶。 这时的宝钗与黛玉同行同宿,最善察颜观色,又怎会不了解她的心思呢?于是胜券在握,这才“放肆”地开出了半盏茶的题目,检验战斗成果来了。 此时,那林黛玉该怎么做呢?接是不接?答是不答?应是不应? 这样的尴尬怪异举止,连站在一旁的袭人也觉得不妥,明知黛玉是有洁癖的,因此赶紧说:“我再倒去。”然而黛玉却只是轻轻笑了一笑,说:“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她到底是接了! 可怜黛玉,痴爱宝玉如此之深,至于委曲求全,自愿居次,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中的张金凤与何玉凤。 后文中仲秋夜黛玉和湘云联句时,曾经感慨说:“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人们都说黛玉达观。其实联系前文来看,是黛玉不得不看淡放开了。这番话,说得几多无奈?! 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便钗黛同嫁了宝玉,也不代表宝钗为妻黛玉为妾。古人有“三妻四妾”,可以最多娶三个女子做“平妻”,虽姐妹相称,共事一夫,但在地位上是平等的,都是原配正室。 黛玉名为“潇湘妃子”,这典故正是出于舜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潇妃与湘妃一同嫁给大禹,潇湘二妃并无正庶之分,这岂非暗示钗黛同嫁之命运呢? 且回目中又有《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一名,将宝钗比作杨妃,黛玉形为飞燕。而在历史上,那杨贵妃深得唐玄宗宠爱,曾将自己的姐姐都引入宫中,俱封了夫人;而赵飞燕更是与妹妹赵合德一起承欢汉帝,广为流传。书中说茗烟孝敬宝玉,“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亦可谓逗漏先机矣。 钗黛二人既然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宝、黛、钗之间的纠结纷争也就迎刃而解了,后文中关于三人的情感戏突然减少,连一次小争吵都没有了。 如果事情真能够照着计划发展下去,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兼美”的好事,可叹的是,八十回后风波又起,终至黛玉薄命,早早地魂归离恨天了;脂批说“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可知宝钗嫁了宝玉后,相待宝玉之情不压于黛玉,无奈宝玉心中不忘黛玉,“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终究是“悬崖撒手”了。 不论宝钗有多么完美,她毕竟不是黛玉,毕竟不能取而代之,“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钗黛合一”终究只是个理想,这两人在《金陵十二钗》诗册中原是一体,到了《红楼梦仙曲十二支》中却已分作两支,各有归源了。黛与钗,无论怎么合契也好,到底不是一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