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上发布圣旨,名曰奉天承运,这是代表上天传达旨意,是有关国体,不容亵渎的重要时刻。 敢在这个时候发出声音,破坏传旨,注定了是不顾身家性命的行为。 王彦看到圣旨的时候,心中也震惊不已,但是他也没有想到,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打断他的话。 “还真有人不怕死……”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自言自语道。 看着冒出来的礼部右侍郎刘顺,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却很快收敛住。 现在还不到他出声的时候,他倒要看看,这些人能闹到什么程度。 一个三品的侍郎,用来祭刀也是够奢侈的了。 正因为如此,朱棣相信他们这是措手不及。 刘顺这也是太冲动了,一个堂堂的侍郎啊! ……可惜了! 大殿中,因为刘顺的打断,原本王彦宣读圣旨那有些让人窒息的平静,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大殿之中一片哗然。 蹇义忍不住抬起头来,瞪大了眼睛向上望去。正对他的是低着头的朱瞻基,自己上方是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朱高炽,还有最上面那一脸平静的朱棣。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会这么顺利。皇上看似处处忍让,却在太孙回来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让太孙监国。 太孙不是太子,有太孙监国,皇上根本不怕他们这些文臣闹出不可收拾的状况来。 他的心里感受到了一阵寒意,这段时间的退让,是皇上故意为之,为的就是今日不再退让。 如果文官想要得寸进尺,只会迎来最凶猛的打击。 看到朱高炽依旧还有些没有彻底清醒过来的太子,蹇义在一瞬间就已经拿定了主意。 太子虽然容易控制,但是却不值得他将身家性命都压上。 太孙虽然精明,但是处政经验缺少,投靠太孙,他只会受到重用,不会有半点损失。 而户部尚书夏元吉扭头看着飞扑了出来,跪在殿中的刘顺,眼中闪过了一丝可惜,深深地低下头去。 作为大明帝国的大管家,他深知太孙这些年干出了多少成绩。 北明山铜矿让大明有了大量金铜,海外贸易和东瀛的金银更是给大明增加了无数的金银。 前后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大明朝就从极度缺少贵重金属,到现在能将官员俸禄全部按照金银发放,这是皇上都做不到的。 至于太子,除了跟一帮文人释经讲义,空口白话,还会干什么? 虽然太子对他们这些文臣更亲近,但是什么事都不会干,对他这个户部尚书来说,他宁愿这个能干的太孙监国。 礼部尚书吕震,看着刘顺目露凶光,心中将对方恨死。 吕震为人阴森凶残,他虽然是礼部尚书,但是不识大体,心胸狭窄。他能上位,靠的是懂得揣摩上意,而且记性很好,处理事务能力强。 对他来说,不管是太子监国,还是太孙监国,反正都不会影响他的地位。 但是,刘顺是他礼部的人,如果太孙监国,保不定会以为刘顺是他指使。 那个时候,要是遭到太孙忌恨,他就太冤枉了。 而兵部尚书方宾,是早就把柄被朱瞻基捏在手中,可以算是朱瞻基的人,只是朱瞻基嫌他太贪,以后想要收拾他,并没有把他当做自己人。 但是,他虽然怕朱瞻基监国,但是绝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现在他敢反对,明日就会被关进大牢。 至于刑部尚书,是刚被扶持上去的顾佐,工部本来就是朱瞻基的自留地,吴中和宋礼更是不会反对朱瞻基监国。 对于六部堂官来说,个人的政治倾向只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做事,要会做事,想要会做事,先要会做人。 真正反对朱瞻基这个太孙监国的,主要是中下层官员,还有那些国子监,翰林院的学士们。 众人心思各有不同,但是这个时候,身为百官之首的蹇义必须要说话了。 朱棣不开口,就是要等他先来处理刘顺。 他向前一步,先向朱棣长揖,后侧身面对刘顺说道:“朝廷发布圣旨,乃是根本国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岂容你这等小人打断!” 刘顺听到圣旨要太子殿下前往嘉峪关,第一瞬间的感觉就是绝不能让太子走。为了太子掌握大权,他们已经计划了两年,只等皇上出征就要施行。 来不及细想,他就冲了出来,但是在冲出来的一瞬间,他就已经后悔了。 后悔的不是冲出来,而是不该打扰了王彦念圣旨。如果等到圣旨念完,他出来反对,最多只会被关进大牢,但是现在,小命不保。 跪在地上,他的双腿依旧在发颤,脑子一片空白。 听到蹇义的斥责,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这一刻,没有任何人能救的了他。 他微微抬头,看着前方的青石台阶……。 现在自己死,还能保住一家老小,要是不死,阖家都要被他牵连。 拿定了主意,他抬头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但是身为臣子,不可对乱命附随。太子殿下乃是圣贤储君,身系大明国祚。 陛下欲亲征,太子殿下万万不可离开京城,此乃关系大明国祚,关系天下万民的大事。 蹇尚书身为尚书,身为议长,当为百官表率,驳回乱命。” 蹇义气的浑身发抖,这刘顺自知大罪,现在竟然胡乱攀附,还要把他给架上去跟皇上打擂台。 哪怕他觉得太子监国,更有利于他控制朝堂,这个时候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保持中立了。 要不然,他一个吏部尚书,当朝议长,被人强行绑架上贼船,这对他的声誉影响更大。 他还欲再驳,却见刘顺一下子站了起来,向着他冲了过来。 他不比刘顺年轻,一时慌乱,被夏元吉伸手拉了一下,顺势就回到了文臣队列之中,让刘顺冲了过去。 朱瞻基看到刘顺冲了过来,登时就明白了他的心意。他一下子站起身来,却不是阻止刘顺自杀,而是让殿中执刀的锦衣卫不要阻拦。 刘顺是必须要死的,即使现在拦住他,也要被斩首。 现在死了,还不用牵连家人,更能博得一个清名。 这比留下他一条命更让他感激。 他一伸手,两边的八个锦衣卫立即停住了脚步。 “太子殿下,你身系大明万民,在陛下离京之际,万万不可离京啊……” 刘顺冲到了朱高炽面前的台阶下,丝毫没有停顿,将脑袋对准了汉白玉台阶的一个角,闭上眼睛,用尽力气撞了上去。 朱瞻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的头骨凹陷,身子一阵抽搐,等他躺下来的时候,已经是眼神发直,出气多,进气少。 朱瞻基叹了口气,向两边的锦衣卫吩咐道:“抬下去吧……” 八个锦衣卫对这种事情虽然见的少,却也知道该怎么做。四个人抱住了他的四肢,轻松就把他抬到了大臣们的身后,从侧门抬了出去。 至于救治,这是不可能的。哪怕他现在不死,也必须要死。 剩下的四人,连忙清理现场,一个锦衣卫拿出一块棉布手帕,擦去台阶边缘四溅的血迹。 这种撞击的力度有限,想要看脑浆四溅的场面,是看不到的。 这个时候,两个小太监快速地端过来了一个铜盆,一人端水,一人手拿大抹布,他们快速地就把血迹清理干净,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所有的大臣都默然不语,呆立在原地,朱瞻基忍不住叹了口气,回头看了看朱高炽。 这一看却感觉有些不对,因为朱高炽的眼神发直,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 这个时候,坐在最高层的朱棣大声厉喝:“还有谁反对?” “臣反对……” 右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杨溥从后面人群里出声,然后站了出来,跪在了中央。 杨士奇叹了口气,也跟着走了出来,在杨溥的身边跪下。“臣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越来越多的学士走了出来,这里面有东宫属臣,但是大多是翰林学士。 国子监祭酒胡俨虽然也是内阁成员,但是他不能眼看着几十个儒家学士被一同责罚,也出来跪下。“臣反对!” 大学士在大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大多只有五品以下,但是因为身份清贵,哪怕是七品都有资格参加大朝会。 只是在一般的时候,他们没有决策权。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投票权,相当于是参谋和秘书。 这些人的出现,在朱棣和朱瞻基的意料之中,要是真没有人替朱高炽说话,那才是稀奇了。 从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他的身边就有了一大批文臣,这些人一部分是皇上安排,一部分是想靠近太子,以后混成从龙之臣。 他们等了十几年,如今朱棣已经六十岁了,眼前太子就要顺利接位,现在却要被远远地打发出去。 他们这些人,无论如何也要争上一争。 何况,有了刘顺这个不守规矩的替死鬼已经让朱棣泄了火,他们这些人只是反对,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此丧命。 胡俨的出来,更是为他们的安全增加了一层防护。 看着大殿中央跪着的三十多人,朱棣站起身来,走到了栏杆前面,手扶汉白玉龙柱说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臣子,是我朱家的臣子,但不只是太子的臣子。为何反对?” 杨士奇身为太子的首席属官,原本抱着大展宏图的思想,但是近日却遭受到了近乎绝望的打击。 要是太子殿下被打发出去,远离京城。不要说两年,哪怕就是一年,他们之前建立的所有关系网都完蛋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监国的问题,更是控制整个大明的朝廷施政渠道,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的紧要环节。 如果让太孙监国,哪怕以后皇上归天,太子顺利继位。但是所有大权都被太孙掌握,太子也不过是一个傀儡皇上啊! 太子都是傀儡了,他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背叛太子,投靠太孙?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太子和太孙斩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