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群体意味着极化,不管是好是坏,群体感情的特点就是极其简单夸张。在这方面,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他们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不能做出细致的区分,也看不到事件中间的过渡状态,这是群体感情的简单粗糙。群体情绪的夸张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感情,一旦这些感情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后,会非常迅速地传播,明确支持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
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所造成的结果是:群体全然不懂怀疑,也不知道万事万物皆有其不确定性。如同陷入情网的女子,轻易便会陷入感情的极端。情人有任何令人怀疑的言行,立刻成为不容辩驳的证据。平常生活中免不了见着令自己心生厌恶的人,或不得已执行自己非常反对的意见,作为孤立的个人,多数会控制自己的冲动,这些情绪不会对个人有什么影响,若是处于群体中,这些情绪却能让他们勃然大怒。
群体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间,无知、弱小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的卑微无能感,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不幸的是,群体感情的夸张倾向,通常把人类的恶劣表现到极致。
1527年5月6日夜,罗马被雇佣军占领,8000多名老百姓被杀,而这只是开始。夜晚狂欢过后,极度激动的雇佣兵开始洗劫教堂,他们还洗劫红衣主教和要人的宫殿,闯进女修道院强奸修女。
据说南意大利军队的士兵连船夫的简陋小屋都不放过,夺走了茶壶和钉子之类的东西。其他报告表明,一些圣物被当作靶子,成堆的古代手稿被用作马的褥草。拉斐尔的壁画被长矛划破,上面用很大的字母刻着马丁·路德的名字,甚至索取巨额赎金。
群体利用自身的强大摧毁一切道德障碍!这是原始人的本能隔代遗传的残留,孤立的个人因为担心受罚,不得不约束自己。因此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群体没有英雄主义、献身精神或崇高的美德。其实他们比孤立的个人更能表现出这些美德。在后面研究群体的道德时,我们很快还有机会回到这个话题上来。
群体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他们只会被极端感情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锋芒毕露,信誓旦旦,更少不得要夸大其词,吹得天花乱坠,而且不断重复,绝对不会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换个简单的说法,群体对自己的英雄的感情,也同样夸张。英雄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美德,肯定总是被群体夸大。很早就有一位编剧指出,观众要求舞台上的英雄拥有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存在的勇气、道德和美好品质。
打动观众的艺术多数品位低下,但即使创作这些品位不高的艺术,也需要特殊的才能。通过阅读剧本来解释一出戏的成功,往往是不可行的。剧院经理在接受一部戏时,他们自己通常并不知道它能否取得成功,因为如果想对这事做出判断,他们必须把自己变成观众。这种立场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是它的原则与常识和逻辑基本上毫无相同之处。
在剧场里观察事物的特殊立场,早就有人正确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这里我们又一次可以做出更广泛的解释。我们会说明种族因素的压倒性影响。一部在某国掀起热潮的影视剧,在另一国却未必能获成功,或只取得了部分的或平常的成功,是因为它没有产生能够作用于另一些公众的影响力。
我没有必要再补充说明,群体的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我已经用事实证明,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立刻大打折扣。一位学识渊博的官员塔尔德先生,在研究群体犯罪时也证实了我的观点。群体只擅长把感情提升到极高或相反——极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