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你到底讲不讲武德啊!-《重生1998之混也是种生活》


    第(2/3)页

    ………………

    听到林可染的疑问,杨铸笑了笑:“谁告诉你我要从鸟窝公司手里撬种植户?”

    林可染愕然:“你不从鸟窝公司里撬种植户,怎么保证足够的产业影响力?”

    杨铸撇了撇嘴:“你要明白,虽然滇南现在小粒咖啡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67万公顷,生豆也超过了1.6万吨;”

    “但哪怕有新加入过来的麦氏,这两大巨头顶死了也就收购了50%不到的产能而已;”

    “那剩下的50%难道我就不能争取过来?”

    “况且……你自己也是有心涉足种植业的,自然知道这一行的跟风现象和惯性作用有多明显;”

    “虽然现在滇南小粒咖啡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可观了,但是你确定未来几年内,种植面积不会再往上蹦上一蹦?”

    “这些新增的面积和种植户,只要我肯签长约,争取过来总归没有什么难度了吧?”

    事实上,后世滇南在巅峰时期的2009年,小粒咖啡的种植面积一度达到近3.1万公顷(46万亩);咖啡生豆的产量也突破了4万吨大关,几乎占据了国内的98%的产能份额;而参与该行业的种植户更是高达40万户;如此庞大的业态,对于杨铸来说,根本不存在跟鸟窝公司抢人的可能性。

    林可染虽然不清楚后世滇南的小粒咖啡是个何等恐怖的规模,但当杨铸说出鸟窝+麦氏拢仅仅只收购了近半的产能时,她便知道了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

    明白了这点,林大小姐有些泄气,捋了捋已经被滴下的雨水湿透了的头发,抛出来第二个问题:“虽然我知道滇南现在主流种植的【卡蒂姆】这个品种风味呈现不是特别好,但毕竟也算继承了阿拉比卡种的大部分特色,更是被验证能在滇南正常种植的品种;而且抗病性更强,产量更高;”

    “而你却说要重新选种……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

    所谓的【阿拉比卡种】,其实就是正统小粒咖啡的学术名称;以颗粒小、饱满程度不均、酸度高、带有明显的花果香气著称。

    而林可染口中的【卡蒂姆】,则是葡萄牙国际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用有1/4的罗布斯塔血统的阿拉比卡种和卡杜拉品种杂交而得,具有抗叶锈病能力强,产量高的优点,现滇南咖啡田里95%种植的都是卡蒂姆。

    仿佛没有听到林可染的疑问,杨铸有些心疼地掏出兜里被打湿了一多半的烟盒,挑出一根尚且完好的香烟后,一边点燃,一边趁这机会烤了烤火:“作为国际贸易里,能挤进价值top10的大宗商品;你觉得任由【卡蒂姆】做华夏小粒咖啡的主流品种,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林可染愣了愣,好一会才犹豫着回答:“会使得我们国家所产咖啡的价值低端化?”

    杨铸点了点头:“滇南小粒咖啡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在那放着了,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大量需要出口已经是铁板铮铮的事情;”

    “那么,问题就来了……”

    “【卡蒂姆】这个品种在专业人士的眼中,几乎就是平庸的代名词;忽悠忽悠国内这帮子明明不懂咖啡,却非要装成时尚潮流人士的家伙或许没问题;”

    “但国外不比国内,许多国家是有喝咖啡的传统的;”

    “你出口【卡蒂姆】这个品种过去给人家喝,无异于拿着非洲叶子烟给滇南人抽一样,完全是败坏形象的行为!”

    “长此以往,华夏咖啡的口碑下去了,自然也不可能卖得起高价,最后只能落得个【廉价货】的名声。”

    “而众所周知,咱们华夏由于饮食文化的原因,对于咖啡这东西的好坏标准是没有话语权的;”

    “等到国际印象固化,国内的滇南小粒咖啡自然也成了残次品的代名词,于是只能越卖越便宜,等到无利可图的时候,滇南的小粒咖啡种植业基本上就毁了一半!”

    说到这,杨铸想起后世的一些事情,唏嘘地叹了口气:“事实上,要想让一个产业得到良性发展,最起码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各种预设,让它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利可图——而品种的选择这块,则是一切的基点。”

    林可染作为咖啡的资深用户,对这块很有感触,不由地点了点头,旋即有些皱眉:“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具体到实处,却不是嘴巴上说的那么轻松!”

    杨铸哈哈一笑:“事实上,我的想法你也猜的出来,那就是走精品咖啡路线;毕竟铸投国贸在海外的渠道……”

    话还没说完,被冻的有些打冷战的林可染就不耐烦地打断了他:“咖啡我比你懂,你的思路也没问题;但是……咖啡这东西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它品质更上一层楼,但说到底,拼的还是风味;品种不对头,你做再多也就那样!”

    手电筒的侧光下,杨铸看了一眼已经开始上演“湿身诱惑”的林可染,嘴巴有些发干。

    不得不说,这妞虽然是个性格古怪的工作狂,但这身段……当真有料!

    撇开那c+的规模不说,那双笔直的大长腿,怕不得有个一米二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