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作家能不能被培养-《溯流文艺时代》


    第(1/3)页

    人来齐之后,程永兴就把众人引到了休息室。

    程永兴说于东和格飞是年轻人,其实今天过来的这些作家基本都算是年轻人,也就王安意年纪稍长一些,但也才四十岁不到,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可以说,今天就是在上沪的青年作家们的聚会,也是上沪文学界有生力量的聚集。

    王安意跟严歌玲两位女士自然坐在一起,大家的目光焦点也都在两人身上。

    跟王安意的爽朗不同,严歌玲给人的感觉更加安静一些。她穿着讲究,脸上时刻保持一种微微的笑容,连站姿都没有一刻放松。

    她把头发烫了个大卷,眉毛修剪得细长如柳叶,浑身散发着一种上沪人津津乐道的小资气息。但事实上这份小资气息并不是在上沪养成的,大概是跟她这几年的旅美生涯有关系。

    其实严歌玲的生活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这么体面,刚离婚没几年的她,如今一个人在美国留学。

    之前几部作品挣的稿费大概已经被她花得差不多了,她在美国不得不勤工俭学,根本无法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业和写作上。

    大部分国内作家想要靠着稿费过上富裕的生活是不太容易的,比如严歌玲,她在国内发表过不少知名作品,但也没有赚到多少钱。

    直到后来李侒找她买了《少女小渔》的版权要拍电影的时候,她才赚了一笔大钱。

    而且恰恰还是李侒,如果换成国内其他导演,恐怕也给不了多少钱。

    这个时候,宝岛那边确实对文化产品出手阔绰一点,譬如《少女小渔》在宝岛发表,获得的奖金就有3000美金。

    因为王安意的特别对待,严歌玲对于东产生了一些兴趣,她问王安意,“王老师,这位于东先生有过什么作品?”

    她声音不小,没有背着人问。这样直接的问话方式,倒是有些颠覆其他人对她的第一印象。

    王安意笑着回答她,“你这几年都在国外,没有关注,之前于东在《钟山》发过一篇《补天》,好像最近又在《收获》这边过了一部中篇,具体我倒是没看。”

    因为王安意现在在作协创作会驻点,跟《收获》算是一家人,所以杂志社有些什么消息,她多少知道一点。

    一旁的程永兴接着话茬道:“是《寡妇之死》,三月份就会发表。这篇小说主编也看过,评价很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