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尼古拉斯?一官-《重回大明之还我河山》


    第(2/3)页

    “课税蛮横,汉民愈发贫穷,礼拜天也必须劳动、工作,却不能挣到一点钱……蔗农俱以每月一成以上的利息向富人借贷,待作物收成后再行抵债……许多人因此放弃了他们已开垦的农地,不想继续留在大员,打算偷偷返回家乡……”

    读到郭怀一信中的这几句话,郑成功阴沉着脸,默默地放下了信函……

    对窃据大员二十余载的荷兰人,郑成功并不陌生。

    早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人就屡次侵入中国粤闽海域,要求与中国贸易,均遭到大明地方官员的拒绝。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永久性的军事基地,从此,他们更加频繁地侵入南中国海域,不断骚扰沿海地方。

    天启三年(1623年)八月,荷兰人进犯福建沿海,被大明福建水师击败,退往澎湖,仍不时在海面骚扰,严重危及漳、泉沿海的安全。

    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明军出动一万余人进击澎湖,荷兰人战败,在某个熟悉航道的华人败类的指引下,退往了台湾岛南部一个叫大员的地方(今台南市一带)。

    由于大明在大员没有军队,他们得以在大员海外的一个鲲身岛(沙洲)上建筑城堡,起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从此开始为祸此地。

    关于大员名称的由来,据说是由闽南话“台员”转音而来。

    从此,整个台湾岛,都被这些殖民者称作“大员”,直至清朝,才正式更名为“台湾”,并设置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这就像澳门被佛郎机人误称为“马靠”一样,只不过是一伙搞不懂汉语的佛郎机人,首次登陆的地点叫“妈阁”而已。

    值得一提的题外话是,这个带路党,是一个与颜思齐时同时期的大海盗,泉州人李旦,此人海上作风强悍,洋人都称他为“甲必丹李旦”。

    “甲必丹”(Captain)一词,是船长的意思,为佛郎机人统治马尼拉时期,对汉人领袖的称呼,直至很久的后来,才引申为陆军上尉,或海军上校。

    而在此时期担任李旦翻译的,就是小名一官的郑芝龙,这件事之后,郑芝龙才正式归附了同一年也来到台湾的“日本甲螺”(倭寇首领)颜思齐,并很快得到重用,第二年便成为其接班人。

    说起来,虽说郑芝龙海盗习气不改,因算计过度而晚节不保,反误了卿卿性命,但其实此人是个大才。

    他自小不喜读书,性情逸荡,有膂力,好拳棒,还热衷剑术,因此不受其父喜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