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新崖山,听鼓(大)-《宋胆》


    第(3/3)页

    王瑜低着头,语气有些艰涩:“回成王殿下,民女....二十有一,未曾许亲。”

    二十一的娘子,可不是二十一的儿郎。

    在大宋,别说二十一,三十一、四十一不娶亲都很正常,大宋流行晚婚。

    但二十一不嫁人的小娘,就是老姑娘了。

    所以,王瑜说出这些,颇有几分难为情。

    但是,这话听到赵与珞耳朵里,却是另外一回事儿。

    登时,还不确定的心神已然有了判断。

    直起身来,再好好看了王瑜半晌,说出一句.,“不错!”

    弄的王瑜一怔,成王怎还说出这么一句,颇有几分不和适宜。

    二十一未嫁还说不错?哪有这样的?

    赵维那边本来还想跟亲爹显摆儿子,没想到,老爹那和王瑜聊上来了,

    立时有几分心急,“爹,还看不看啊?我跟你说哈,你孙子那长相,绝了!”

    哪成想,赵与珞一听,眼珠子一转,当下就变了脸,“看什么看!”

    把赵信吓了一跳,“爹,你......”

    “你还有脸说!”赵与珞把眉头一立,怒不可遏。

    “未得父母之命,你还能给老子弄出个娃娃来,不像话!”

    说着话,一巴掌就甩了过去。

    “你说你办的叫什么事儿?私通婢女也就算了,还敢生养!将来娶了妻,要是妻家贤惠倒还好说。可你就不知愧疚吗?人家一嫁过来,就要给你儿子当娘,委屈不委屈!?”

    “哼!!”重哼一声,甩手便去。什么孙子不孙子的,不看了。

    赵维捂着脸,整个人都不好了。

    神精病啊!?怎么变脸比翻书还快?你说我冤不冤?

    左右看看,只见文天祥背着手看脚尖,谢叠山在举头望骄阳,全都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我......”

    叱咤风云的宁王在自己亲爹手里吃了瘪,而且还是吃了亏都不知道亏在哪儿的那种。

    “我...啥情况啊?”

    “咳咳!”文天祥清了清嗓子,越过赵维,“你爹...说的对!”

    “嗯。”叠山先生背着手,“成王...做的对!”

    也就福王赵与芮最厚道,经过赵维身边,拍了拍他,以示安慰。

    “别在意,打给大妇看的。”

    “大妇?”赵维瞪眼,“哪来的大妇?”

    想了半天,瞳孔放大,追着赵与珞就去了。

    “我说爹,你不会真听话,给我找了个后妈吧?”

    哐当...赵与珞一个趔趄,见鬼似的看着赵维。

    半天蹦出一句,“你给我滚回家去!别在这丢人现眼!”

    什么破儿子?挺有心机的,但在这事儿上怎么就不开窍呢?人家王应麟都在逼婚了,你还不明白?

    ——————

    好吧,这事儿还真不怪王老爷子有心机,确实是赵维有点不开窍。

    若按从前赵维那个混蛋秉性,王应麟宁可让王小鱼做一辈子老姑娘,也不进宁王的门。

    没错!也就是说,王瑜除了嫁给赵维,唯一的选择就是一辈子不嫁人。

    王家是书香门第,自家女儿被人当街调戏,而且还是两次。就算有人肯要,王应麟都不好意思嫁。

    这不是毁人家家风吗?

    可是万幸,赵维这个浪荡子突然就...就华丽转身了。从那个一无是处的混蛋,变成一个救国救亡的大宋楷模。

    开始的时候,王应麟睡着觉都能笑醒。

    这样的宁王,起码可以把小鱼儿托付给他。

    再加上到钓鱼城之后,两人住在一个院子里,王小鱼对赵维显然也是刮目相看,彻底改观。明里暗里对赵维也是照顾有加。

    这让老爷子更是放心,多好,宝贝女儿自己喜欢,又是个好儿郎。

    但是,时间长了,王应麟才发现,那不是块木头,就是在装傻。

    我闺女对你都到这个份儿上了,就差没像黛西娅一样睡你屋里头了,你怎么还跟没事儿人一样?

    王老爷子越看越气,就差没冲到赵维面前和他挑明了。

    “你个瓜怂,到底娶不娶我闺女!?”

    可是,经过一年多的观察,老爷子发现,不是装傻,他是真的傻。

    整天不是在致知院忙,就是跟赵孟禧在锦衣卫里忙。

    好不容易得空,就捧着书本抓着谢叠山温书,心思就没往女人那方面用。

    否则,黛西娅二胎都怀上了。

    这样一来,王应麟就没办法了,只能出绝招,把王瑜往扶桑一送,你们看着办吧!

    儿子傻,老子不傻吧?我闺女因为你儿子二十有一还没许人家,啥意思?

    我王应麟自己不过来,却一定要女儿过来,啥意思?

    那是去逼婚去了!

    好在赵与珞是个有德君子,一看就明白,再加上王瑜他看着顺眼,确实不错。

    回到府里,成王先没管文天祥等人,而是冲回自己屋,关上门就偷着乐开了。

    “哈哈哈哈哈哈,好啊,孙子有了,儿媳妇也有了!这臭小子,好样的!有点他爹当年的风范!”

    赶紧展开大孙子的画像,仔细端详。

    “不错不错,端是有福之相!”

    成王殿下抱着画像,嘿嘿嘿傻乐了了半天,这才想起文谢等人还在府中作客,有点怠慢了。

    另一边,赵维暂时与文天祥等人于府中安坐,王瑜则是乖巧的在一旁为大家碾茶。

    赵与芮先道:“我看城中有不少衣着怪异之士,那就是宁王所说的印第安人吗?”

    赵维点头,“正是。这里大多都是奇布查部落的土人,北边还有玛雅和阿兹台克,人口更多。”

    文天祥皱眉,“我看城中大部分皆是土人,占十之六七。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赵维苦笑道:“按我原本的打算应该是没问题,可是现在,真不好说。”

    赵维原本的打算是什么?

    当然是把印第安人忽悠成华夏旁支,用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仰慢慢同化。

    等到时间一长,这些土人都说汉话,都称汉民,那就分不出什么土人,还是汉人了。

    这样自然没有问题。

    可是,实际情况是,他发现,他走的这几年好像没啥变化。

    新崖山的印第安人确实多了,可是无论从装束,还是语言,又或者习惯,几乎和汉人都是分开的。

    甚至从街面上的印第安人眼神里,赵维就看得出来,他们似乎对本地汉人有着一种疏离感。

    赵维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刚到,很多事儿还不了解。

    正说着,却是赵与珞终于知道回来了。

    人在厅外,已经搭上了话,“问题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

    众人侧目,赵与珞大步而入。

    刚一坐下,王瑜的茶汤已经送到了手前,这让赵与珞又不由美了起来,这儿媳妇端是不错。

    细声道:“平时....我家那小子就这么使唤你的?回头我替你教训他!”

    赵维一翻白眼,亲爹啥时候跟自己这么说过话。

    “我的爹啊,说正事,只不过什么?”

    赵与珞这才回过头来,“只不过有些操之过急,反而事得其反。”

    “怎么说?”

    “相公们也知道,凭这十几万从大宋过来的忠民,别说反攻回去,守住此地都不容易。”

    赵与珞抿了口茶,继续道:“元军一来,我们有再多小炮也不够看。”

    “所以,一直在努力的与土人搞好关系,试图从中吸收一部分人口。”

    “但是,本王看来,举措有点过激,反而使土人分化严重。一部分确实对大宋有好感,另一部分......”

    “则认为我们就是来侵占他们的土地,利用他们开挖金矿的,反而生出敌意。”

    ......

    。

    停了一下午的电,七千字一起发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