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新崖山,听鼓(大)-《宋胆》


    第(2/3)页

    “我想什么!?”赵与珞眼珠子一立,“这次回来,好好给我呆着!复宋之事有我们在,你好好跟张师父学经去。”

    “对!!”陆秀夫也是插言,“这次回来,宁王当好生修养一阵。”

    “停!!”赵维实在听不下去了,“能不能让我把话说完?”

    众人见赵维有些急了,便都住了声,听他到底要说些什么。

    只闻赵维道:“第一,我已经进了四川。”

    “啊!?”大伙一怔,“已经进了四川?”

    “第二!”赵维瞪眼,“我已经在四川稳住了局面。”

    “......”

    “......”

    众人面面相觑,真的假的?

    “第三!!”赵维环视众人。

    “如今巴蜀凌霄、神臂、钓鱼、青居、牛头、礼义六城,已在治下。有民七十万、卒十万,对重庆府已然完成合围之势,若要取之,如探囊取物。”

    大脸一拉,“可没你们说的那么凄惨哈!”

    “......”

    “......”

    大伙儿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张世杰哭笑不得,“宁,宁王说笑呢吧?”

    赵维白了张世杰一眼,“你看我像开玩笑呢吗?”

    “那,那就是真的!?”

    张世杰傻眼了,怎么听着一点都不像真的?

    陆秀夫也是无语,心说,六城...70万民、十万兵?宁王这是...这是武侯转世了吗?诸葛孔明再临巴蜀,也没他这个速度吧?

    却是一旁的文天祥出来说了句公道话,“殿下所言句句属实,我等此来并非避难,而是面见官家的。”

    “......”

    “......”

    “呵呵。”陆、张等人干笑一声。

    原本吧,对扶桑大宋取得的成就还挺自得的,现在和人家一比,怎么就...就还落后了呢?

    倒是赵与珞,短暂的错愕之后,就开始露牙花子了。

    越咧越大,越咧越大,都快咧到耳根子,这才笑骂一句:“臭小子!到哪儿都不消停!!”

    弄的陆秀夫他们很是膈应,这老货命好,摊上个好儿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巴蜀站稳当然是好事,大家也是轻松不少。

    陆秀夫随后传了杨太后的懿旨。

    太后一如既往的贴心,今天来之前就传过话了,不管回来的是谁,海上漂泊数月都疲累的很,可好生安歇,明日再去面圣。

    赵维自无不可,扶桑皇宫离新崖山还有好几十里地呢,要是现在就折腾过去,确实有点吃不消。

    本打算把文天祥、谢叠山,还有赵与芮,安置妥帖之后,再和亲爹一起回成王府,也就是赵维原来的宁王府。

    可是,文谢等人对这座扶桑新城满是好奇,根本待不住,索性就和赵维一起去成王府做客。

    至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码头一出来就和大伙儿分开,相约明日再见。

    倒不是几位扶桑相公怠慢,实在是有得忙了。

    赵维带回来的新情况实在太突然,大宋在四川居然站稳,这个消息可不单单是鼓舞人心那么简单。

    扶桑宋廷必然要因而改变策略,制定新的发展计划。

    而且,明天赵维面见官家的时候就要用,就要拿出草案来商议。

    不得不说,扶桑大宋这几年确实没有一点滞怠,无论民,还是军,又或朝堂,皆是高效运转。

    回成王府的路上,父子二人还有一众随行漫步新崖山街道。

    赵维一边看着新崖山这几年的变化,一边道:“爹!”

    “怎么了?”赵与珞背着手,与赵维并行,心中无比享受。

    “跟你说个事儿呗?”

    “什么事?”

    “你当爷爷了。”

    “噗!!”赵与珞差点没摔街上。

    回头见鬼似的看着赵维,“你再说一遍!”

    赵维一乐,“你当爷爷了!”

    赵与珞不信,瞪向后面的文天祥。

    意思是,文相公给说说,别是这混小子逗我开心呢吧?

    就见文天祥大笑,“成王好福气呢!乃是弄璋之喜,家风得传啊!”

    赵与珞一听,更是魂儿都飘出来了,脱口而出:“还是个男孩!?”

    古人将璋玉之器交给男孩玩耍,寓意君之如玉;把瓦片给女孩玩耍,寓意成人之后勤为女工。

    所以,弄璋之喜便是生了男孩,弄瓦之喜就是生了女孩。

    文天祥说还生了个男孩?赵与珞意味深长看了赵维半天。

    “你是...一点都没耽误啊!”

    心说,混蛋儿这几年过的得多充实啊?去了大都卧了底,跑了扶桑抢了书,救了文天祥,打下了半个四川,这都没够他忙活,还给他鼓捣出个孙子来?

    “不错不错!”心怀大悦,“算是办了件大事!”

    “只不过!”眉头一拧,“怎么不带到扶桑来给爹看看?”

    赵维道:“才一岁,不敢坐船。”

    “哦哦!!”赵与珞,又是点点,“对对,看为父这脑子,是不能来,可要照顾妥帖。”

    “那孩子的母亲是.......”

    “是个色目婢女,在大都带出来的。名字是谢太皇太后给取的,叫赵鼎。”

    “色目女?赵鼎?”赵与珞细细品味,“好好好,好名字!太皇太后给取了个好名字啊!”

    赵维则道:“那你...不在意孩子生母是个色目人?”

    这是赵维最担心的部分,毕竟是皇族,且汉人对色目人的看法还真没有蒙古人开明。

    却不想,赵与珞一笑,“色目就色目吧,你身边要有个知心的人照顾。为父不是刻板之人,只要不为正妃,都无妨!”

    说到这儿,又想起自己儿子在女人这方面的过往可不太好,又提醒一句:

    “你也要记住,不可因其是异族便怠慢了。将来娶了正妃,也要给人家一个名份。”

    赵维大笑,“那是一定的。”

    “嗯。”赵与珞满意点头,心思还在孙子身上,“那孩子长相如何?可还中正?”

    赵维则道:“来时特意让画师画了像,等着哈!”说着话,回着看向王瑜。

    赵维粗心大意的,所以,赵鼎那张画像一直由王瑜保管。

    王瑜自不用赵维多言,一个眼神就知道他要干什么。

    赶紧小跑而上,自袖中取了一张折得整齐的画递了过来。

    赵与珞急着看孙子,都没用赵维过手,直接从王瑜手里抢过画。

    可是,无意间看了眼递画的小娘,心说,有点面熟呢?

    这小娘端庄大方,五官精致,且仪态甚稳,一看就不是婢女丫鬟之类的角色。

    而且,很奇怪,仔细回想从码头开始,这小姑娘一直跟在赵维身后,现在还递过来孙子的画像......

    不由迟疑了一下,多了句嘴,对文天祥和谢叠山道:“这位小娘子是?”

    意思是,这是你们谁家的女儿吗?跟我儿子关系不错啊?要不做个亲家吧!

    结果,文天祥似有深意的一笑,“小鱼儿,还不见过成王殿下?”

    王瑜愣了片刻,赶紧矮身一拂,“民女王瑜,见过成王殿下。”

    赵与珞赶紧虚拂一计,“不必拘礼。”

    随后,更为疑惑地看向文天祥等人,姓王...不姓文,也不姓谢,那是谁家的?

    此时,文天祥这才揭晓谜底,“这是厚斋先生王应麟的爱女。”

    “王应麟!?”

    赵与珞心头一跳,不由多看了王瑜几眼。

    满脑袋黑线,王应麟的女儿...王应麟不就一个女儿吗?还是被自己那混蛋儿子给调戏过的那个。

    隐隐觉得不对,王应麟没来扶桑,怎么把女儿万里迢迢的弄过来了?

    “厚斋先生这是......”

    文天祥一笑,“厚斋先生年岁大了,恐路途太过艰辛,让王瑜过来代为面圣。”

    “哦!!!”

    赵与珞明白了,都是千年的妖精,一点就通。

    赵与珞又好好看了看王瑜,心说,王老爷子到底什么意思?别是自己想错了。

    和蔼问道:“你多大了?可许了人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