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宫内廷防守严密,翊林卫站立整齐,还有穿着飞鱼服,腰挂绣春刀的锦衣卫在来回行走,一片肃穆气氛。 如果执勤的锦衣卫,发现有哪位官员神色慌张,就会上前将其拎出来盘问,验牌,弄得不好还要搜身。 倘若这倒霉蛋过不了这关审核,等待他的将会是就地收押,送诏狱或刑部天牢。 想想也是,朱棣刚登基,就怕混入图谋不轨者。 徐钦亲眼看到,有几个品级在六品以下,穿绿袍官吏,因表情异常被当众摘下官冠,赶出宫外。 接下来的命运很不妙,轻则罢官,重则下狱。 跟着前面朝臣,徐钦缓缓进入殿内。 此时,宽敞明亮的太和殿中,满是穿朝服的臣公。 殿中最靠近皇帝位置的墀台上,都是三品以上的绛紫袍文武大臣,每人都跪坐于软垫之上。 在他们后面次等级的墀台上,是四、五品着绯色官袍的官员,每人肃立。 着绿色袍服的六品、七品的文武官员,人数为最多。 他们只能站在殿门内外,连皇帝的面都是恍惚隐见。 就这样,文武左右分列,从上到下,品级、服色等排列整齐,一目了然,等级森严。 徐钦穿的是四品绯色朝服,在第二序列的墀台上。 待臣公们到齐,一声尖锐的公鸭声,引出天子到位。 唱喏… 跪拜… 三呼万岁… 前奏一切完毕。 让所有在场官吏万分惊讶的是,皇帝陛下的开场白,就是让宣诏官当殿宣读,若干份诏书。 第一个诏令: 设立大明帝国中央太学堂,归属翰林院编制。 中央太学堂督导,则由当代大儒,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 大儒杨慎任左督侍,大儒陈济为右督侍。 姚广孝为中央太学堂总参议。 诏令宣读完毕,朝堂哗然。 乌泱泱数百号官吏都惊愕失色,顾不上朝堂禁令,交头接耳地唏嘘不已。 专设中央太学堂闻所未闻,而如此破格提拔官吏任用,更是史无前例。 第二个诏令还是跟太学堂设置有关。 在京师设立帝国军学堂,类似于后世的中央军官大学。 今后,各州府所在地,均要设立大学堂,州属军校等,为朝廷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中央太学堂宗旨,就是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除了军事,政界之外,还有从事经济民生方面的专业人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