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廷的具体设想,目前的教育重点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启蒙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各类教育,鼓励民间办学。 二是成人教育,类似于后世的扫盲班。 一年期,半年期的专业技能培训。 徐钦把后世教育的整套方案,基本框架都搬了过来。 第一阶段是中央。 第二阶段是从州府往下。 第三阶段是渗透到县、镇、乡村等。 这个计划太过于庞大,需要大量的银两,师资力量等。 永乐帝要求朝廷进行全社会动员。 但凡接受过私塾教育,或是有专业技能,经考核之后都可以进入教师队伍。 教书先生都吃皇粮,每月按编制发放俸禄,均由朝廷专项资金拨付。 这个方案设计者,是何方神圣啊? 臣工们都在猜想。 最初没有人怀疑是徐钦。 当有人告之,大家都难以置信。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所为? 瞎胡乱吧! 人人都在为朝廷户部捏一把汗。 这需要多大的资金支撑哦。 瞧那户部尚书夏原吉,挂着一张苦瓜脸急得浑身冒汗。 那天皇上把他叫到御书房,死活让他挤兑出一百万两银子出来。 可现在国库里拢共才不到三百万两银两。 光是保障官吏到年底的俸禄还不够。 还有冬季来临之前的水利设施建设,防洪防汛大坝加固,合起来尚缺几百万两。 哪里去挤一百万两给太学堂使用。 关于永乐朝教育方针的实施,永乐帝在太和殿上有一番训词。 “众位爱卿,教育乃国之根本,大明帝国能否长期、稳定、安全地传承下去,教育起到基石作用,这是十年大计,百年大计。” “教育是大明帝国最为廉价的国防开支,万事开头难,但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朕已下定决心,都要坚持下去,办学方针与思想决不动摇。” 皇帝陛下斩钉截铁的口吻,充分表明了永乐新政的又一个重要措施。 这个讲话稿,估计摘录自徐钦奏章中的某个段落。 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