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谁把谁放在火上烤?(第二更)-《大宋神探志》


    第(1/3)页

    国子监。

    自从解试放榜之后,出入这里的学子人数,明显少了许多。

    毕竟国子监的解元从来不来国子监上课,依旧写出了完美的答卷,人都有盲从之性,渐渐的来上课的就少了,在家卷的就多了。

    博士们倒是乐得清闲,他们又不像以后的太学,还有考核指标,最好都不来聒噪,乐得空出时间研究学问,乃至琴棋书画,潇洒度日。

    当然那是休想,总有些学子在家看不进去,就喜欢热闹的读书环境,天天都来国子监报道。

    “王伯庸今日没来?”

    “别提他了,本以为多厉害,结果连前十之列都未进,实在丢了我们国子监的颜面!”

    “韩稚圭和文宽夫也不在啊,都在憋着一口气,想要赢那个人呢,你说咱们是不是也不该来?”

    “哼!”

    闲聊的学子们先是谈到了王尧臣,故作不屑地贬低了几句,其实也知道以王尧臣的才学,此次解试算是发挥失常。

    而韩琦第三名,文彦博第五,都证明这两位确实有真才实学,毕竟应试诗赋的难写众所周知,考不好也基本以此为托词,但人家愣是第一次参加解试,就拿到了名列前茅的成绩。

    可惜还有那个人……

    横亘在众人头顶上的那个人!

    不过就在这时,一道年轻的声音却响了起来:“嘁!你们丧气什么,不就是一场国子监解试么,礼部省试的题目可远不是这等难度!我看这狄仕林解试固然考得还行,但河东之地,文教贫瘠,此人后劲已失,颓态毕露,现在正于家中恶补遮丑,倒也有几分自知之明!”

    这番话语一出,部分学子面露怪异,部分学子则发出一片喝彩:“此言不无道理!”“三郎说得不错!”

    一方面因为这确实说到了抱有严重地域歧视的士子心坎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说话人的身份。

    张宗顺,祖父是如今位列两府的高官,太后一党的旗帜,枢密使张耆。

    说起张耆,这也是一位提到刘娥的晋升之路中,不得不说到的人物。

    当年前夫哥龚美带着妻子刘娥,从蜀中移居京师后,穷得基本生活不下去,他便将刘娥卖给了王府指挥使张耆,张耆见刘娥相貌美丽且乖巧伶俐,于是转手将之献给了王府的主人,时任韩王的少年赵恒,赵恒一见刘娥,大为欢喜,沦陷于温柔乡不可自拔,以致于日渐消瘦……

    赵光义发现自己的儿子突然虚了,走路都飘着,仔细一询问,才知道儿子与出身微贱且二婚的民间女子厮混,大怒之下将刘娥赶出王府,然后又为赵恒赐婚,新娘正是潘美的女儿,即真宗的第一任皇后。

    但赵恒舍不得刘娥,将其秘密安置起来,就放在张耆的家中,当时刘娥连個侍妾都不是,充其量就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外室,张耆却侍奉刘娥极为谨慎小心,为了避嫌,他从此不再回家居住,干脆选了另一处宅子安身。

    这个举动为他日后带来巨大的回报,多年后执政国朝的刘太后,将他一路晋升为枢密使,“章献太后势微时尝寓其家,耆事之甚谨。及太后执国柄,宠遇最厚,富盛逾四十年”。

    张耆的个人能力肯定是当不起枢密使一职的,但他坚定不移地为太后党,自然有人扶持帮衬,只不过后来刘娥死后,他自然而然地外出京师为官,所历藩镇,人颇以为扰,就体现出了能力和品性的低下。

    不过这位与前夫哥有个不同,教子极严,儿子那辈虽然没什么人才,但也没出什么奸人,到了曾孙那辈出了一位颇为有名的人物,张叔夜,即历史上平定宋江起义,把宋江吊起来打的猛人。

    如今的张宗顺是张耆的孙子辈,家中排名三郎,若论辈分的话,就是张叔夜的叔伯,当然张叔夜还要三十年后才出生,张宗顺现在也才二十岁不到,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孙子辈受到祖父的约束又相对少了些,在国子监最看那河东子不顺眼的,就属他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