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宁海禅,人的名-《独掌道纪》


    第(2/3)页

    梁三水过给白启的宅子,位于外城东边的二仙桥,临着一条溪流,各色各样的门头铺子错落交织,整体环境要比脏乱差的棚户区好很多。

    周围居住的妇人来此浆洗,捣衣之声不绝于耳,成为县上闲汉最爱看的风景。

    “七哥,又来了?里面请!”

    搬来这里后,白启已成熟面孔了,小厮连忙招呼

    “今个有熟鹅、嫩鸡、蒸好的馒头,还有些獐子肉……你看看要些啥?”

    “老三样吧。”

    白启胃口好,不挑食,每次都是荤素搭配,米饭馒头管饱。

    “好嘞!上一盘熟鹅,两样菜蔬,搭一壶热茶,算是小店送的!”

    小厮颇为热情,招待周到。

    街坊四邻的门墙透风,消息传得快。

    没过几天大伙儿就知道,这位住进大宅的白七郎,乃是开鱼档的商户。

    年纪轻轻就有产有业,要么自个儿本事不小,要么老爹本事不小。

    反正都是得罪不起的厉害角色。

    “这阵子置办东西、吃饭花销、大补药材……真真是花钱如流水,算起账来心疼死了,跟割肉似的。

    若非问水哥借了些,撑不住几日就入不敷出了。”

    白启坐在靠窗的位子,往外望就能瞅见溪流潺潺流淌而过。

    乡下地方不怎么注重男女大防,很多浆洗的妇人本钱雄厚兜不住,就可让闲汉大饱眼福。

    当然,他如今没这份兴致,只是简单的放空思绪。

    盘算接下来怎么赚生活的进项,以及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更好在黑河县站稳脚跟。

    “长顺叔那边,已经并过来三条舢板,两条乌篷船,规模足够了。

    就是妖鱼两次吃人,闹得不小,打渔人不敢下河,最多在浅水晃悠。

    以我辨认鱼窝,熟悉鱼情的本事,若去水深的地方,每日五六百斤的渔获随便能弄。

    鱼档必须早些开张,不然得坐吃山空……只有打响第一炮了,才算是真正稳住。”

    白启想起上辈子见识过远洋捕捞,一次收网上万吨几十吨,壮观无比。

    相较之下,他这个小打小闹都算不上,还差得远。

    主要水深的地方,也可能有成气候的精怪。

    除非厉害的武者坐镇,否则打渔人没那么大的胆子扎进去。

    虽然自己改换商户,却不能只挂个名头喝西北风。

    必须弄来大笔进账,赚足银子才成!

    “梁伯那边也未见动静,看来三大武馆的亲传名分,已经泡汤。

    从门人弟子做起挺好,有个接触更高层次的渠道,以及上进的路子,就行。”

    白启没啥失落之情,比起突飞猛进,他更希望踏实安稳。

    根据前世的经验总结,偏财横财多半带祸。

    那头妖鱼平白给他扫平杨泉这个障碍,压在心头的石头落地。

    至于他爹杨猛……

    “那老登是个二练,得好好发育下才能斗得过。

    我要是学会打法,靠着诸般技艺的效用加持……必然让他狠狠爆金币!”

    等菜上齐,白启收起杂念,专心对付大盘熟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