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招-《风雨大宋》


    第(2/3)页

    夏竦不动声色,随口问道:“通判有什么法子,能够把盐快速销出去?”

    商瑶摸了摸颔下黑髯,沉声道:“时间紧急,只有抑配了。”

    听了这话,夏竦闭上眼睛,并不说话。过了一会,才淡淡地道:“签判如何看?”

    杜中宵一直在努力认官厅里坐的人,被夏竦点名,心中一凛,拱手道:“盐堆在那里,总是有办法卖出去的。依我所闻,永利监的盐不好卖,无非是一是价高,再者质次。之所以价高,是因河东路这些年要养军,转运司多图盐利,定价过高。不过在并州境内,还是要远低于党项青白盐。至于质次,则是永利监之盐乃扫碱熬制,含泥沙,又味苦。再者土盐斥卤之地皆可熬制,那些偏僻的地方官府管之不及,多有民户私熬土盐。诸般凑在一起,盐便就难卖了。”

    杜中宵说完,夏竦只淡淡地问了一句:“永利监之盐难卖,非止一日。适才商通判说,要向民户抑配,签判以为如何?”

    杜中宵拱手:“卑职以为,盐难卖,只能别想办法,抑配是万万不成的。并州产盐之地极多,许多地方有熬盐的传统,民间并不缺盐。向他们抑配,百姓买了无用,不过多收钱而已。”

    听了这话,商瑶冷笑道:“签判倒是体恤百姓,只是库里的盐怎么办?”

    “当然是想办法。盐在那里,到底是为何卖不出去,搞得明白,再一一除弊。只要盐好,价钱又不太高,何愁民户不买?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抑配,岂不是刻剥百姓?”

    商瑶听了,只是摇了摇头:“签判说的好有道理,且想个好办法把盐卖出去吧。”

    杜中宵看了看其他官员,没一个人讲话,心中觉得有些不好。来并州之前,杜中宵大致了解了一下附近地理,知道并州的盐与其他地方不同,不是池盐,也不是井盐,而是土盐。土盐其实就是这一带盐碱化过于严重,取盐土浸淋,熬制出来的。以杜中宵前世的印象,这种盐的质量哪里可能好?特别是里面含有各种杂质,对身体是有害的。不过并州食用土盐一两千年,历史非常悠久,不能那样简单地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