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重新回到原康县,虽说她爸的事业晚了一步,到现在距离上辈子的规模相差甚远,但段嘉嘉突然意识到,为什么那么多人怀念这些过去的时代。 除了发展机遇之外,也因为这个时代相比几十年后浮躁的社会,这个时代的人更踏实。 这个时代也有坏人,有各种违法乱纪的人,但自下向上,从上往下,大家好像都拧成一股绳的想要过上好日子,想要社会更好。 “接下来的事情也要麻烦你们才能将雏鹰计划继续下去。我会每年最少资助一万元,上不封顶。如果可以,我希望雏鹰计划有一天不需要像现在这样,需要考量男女问题。有帮助的,我们都帮!”段嘉嘉合上手里沉甸甸的资料。 这已经不是一份特殊的名单,她感觉这好像是无数未来,等待萌芽的时机。 李长淮不敢保证自己的小吃摊能赚多少钱,他说:“我每年最少资助五千。这个最少是给雏鹰计划每年做计划时候的保底数字,我承诺只多不少。” 如果报的太多,这也会影响每年的名单,有一个最低数字,可以做最保守的名单,不至于让人白期待一场。 听到这话的校长激动得不能自已。 他就是个普通公办学校的校长,工资是定死的,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看着那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退学,因为生活的磋磨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填饱肚子,赚取学费这件事情上,校长总觉得心里揪痛得难受。 不看,不代表不存在。 看了,自己无法解决。 校长起身,双眼含泪的朝着段嘉嘉和李长淮鞠躬:“我代替那些孩子们谢谢你们!真的,非常非常感谢!” 校长去找过市里的老板拉赞助,希望他们可以看看一中的学生。 可这不是想拉就能拉到的。 真正的大老板校长接触不到。 那些试图做慈善扬名的,大多会选择一对一资助,再不然就要请电视台,请记者过来拍照,然后大书特书的做宣传,生怕有人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大好事。 校长不觉得这么做有错,君子论迹不论心。只是校长觉得这样会放大这些孩子的贫穷,那些镜头对这些孩子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