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教场-《靖难攻略》


    第(2/3)页

    兵卒的标准,则是持弓人须最大射到一百二十步远,在五十步距离射中靶心。

    想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首先从持弓人弓箭就有了要求。

    明军将弓箭手的拉力分为四级,由上至下分别是虎力、上力、中力、下力。

    其中虎力要拉一百二十斤以上的强弓,约后世的158磅以上。

    由于太过困难,因此即便是拥兵百万的大明王朝也难以凑齐百人。

    除虎力弓外,其次的上力需要使用一百二十斤强弓,中力则是七十四至九十六斤之间,下力则是四十斤到七十五斤。

    持这些弓参加考校的,不仅仅要能拉开,十二箭中有六箭都必须要满弓中靶。

    这么形容或许不太能直观感受,但以朱高煦前世在箭馆的射箭经验来说,后世射箭馆供新手体验的馆弓一般是16-24磅,超过30磅的很少。

    明代长弓磅数与现代磅数的兑换比是1;1.3,因此算下来,明军兵卒开弓的最低标准是后世的52磅左右,最高则是158磅以上不封顶。

    如此换算,也能看出明初兵卒和武官所使用的弓箭拉力有多么夸张。

    对于常年训练的武将来说,除非是天赋异禀的,不然大多也就停留在中力的程度,而下力则是兵卒和基层武官、精锐兵卒的常用弓力。

    在下力弓中,朱元璋对于武官子弟考校的标准又定在六十斤,即后世78磅。

    面对这样的标准,如果一个人疏于练习,那便很难通过考校。

    如眼下,当大教场上的一百名武官子弟上前取弓搭箭,立马便有许多武官子弟无法将这六十斤的下力弓拉满。

    有丢脸者,甚至连将六十斤弓的五分都无法拉出五分,更别提射箭十二支了。

    这一幕让校台上的朱元璋脸黑,而左右武官和文臣也十分唏嘘。

    洪武年间并非承平,而是一直在对西南、北方用兵,善战的武官数量并不少。

    可问题在于,从眼下看来,这第一批武官子弟的表现,似乎很难托起十几年后的大明。

    “下力弓都开不了了……”

    “现在的小子大多只知道玩乐,开不了倒也不奇怪。”

    “既然不行,那就该修文,而不是来这大教场上丢他们父辈的脸。”

    “下力弓都开不了,日后北虏和西南蛮入侵又该如何收拾……”

    “唉……”

    “……”听着耳边武官和文臣的话,朱元璋的表情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旁边的朱允炆和徐辉祖却能清晰感受到他的不满。

    “合格二十有四!”

    在朱允炆和徐辉祖还在想着怎么解释的时候,下面的武官将第一批子弟的成绩报了上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