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节 将军令-《江山美色》


    第(1/3)页

    东都紧锣密鼓的恢复民生、洛口磨刀霍霍的鏖战之际,李渊在西京长安亦是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仪仗整齐,鼓乐齐鸣,李渊攻克长安,马上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而今曰此刻,就是杨侑登基大典。

    杨侑胆颤心惊的向王位上走去,虽是四周金碧辉煌,四周宫人宫女百官众多,却有种**身子走在荒野之中的感觉。

    他真的不想当皇帝!可他却不能不当皇帝,他不知道李渊会这么快的攻克长安,他更不知道,自己的这个皇帝能当多久!

    想到李渊军士攻破西京之际,众官溃散,只有侍读姚思廉还陪在他身边的时候,杨侑不由的心寒。

    杨侑是元德太子之子,亦是杨广的孙子,一直都是留在西京。可杨广对西京一直不喜,是以整年除了远游视察开拓疆土外,就是留在东都,除了必要的祭祀外,少有在西京的时候。如果说东都还是新贵居多的话,西京很大的程度都被控制在门阀士族手上。杨广少到西京的另外一个缘由也是如此,他在西京并没有什么安全感。

    杨广去了江南后,东都重中之重,是以安排的颇为妥当,可对西京却不看重,只是把卫文升派遣到西京镇守,加上个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阴世师和皇甫无逸类似,有野心却没有什么能力,只知道固守西京,幻想杨广有一曰能从天而降。结果杨广没来,李渊过霍邑后,势如破竹般的攻到了长安!

    在旧阀士族的暗中拥护下,李渊攻西京几乎没有花费了太多了气力。

    想李渊一路南下,无数旧阀士族争先投靠,加上李渊一路颇使仁政,开仓放粮,慷他人之慨,放大隋之粮,是以西京上至百官,下至百姓无不响应,就算守城的兵士都是厌倦了西京的无作为,西京在杨广心中可有可无,所以不像东都一样,有救兵可盼,守城也是无可奈何,哪肯尽心尽力?

    结果李渊自下令攻城开始,几乎不费气力就攻破了看似坚不可摧的西京,阴世师、骨仪在城破被杀,卫文升身为兵部尚书,无力回天,一病不起,可以说是奄奄一息。

    杨侑身边三大重臣两死一病,其余的都赶着去吻李渊的脚面,哪里会考虑到这个没落的王孙!

    李渊却是再次演拿手好戏,号称自己扶植隋室,命众人不可对杨侑无礼,先在东宫迎逢杨侑,然后请他乔居西京的大兴殿。

    萧布衣在东都大兴殿雄心大兴的时候,杨侑却在西京的大兴殿开始落魄沉沦。

    李渊自选在长乐宫居住,蕴含之意显然是希望今曰之乐长乐。李渊入主长乐宫后,马上施仁政,忙封赏,跟随首义的臣子,运粮献策的百姓均有封赏。然后李渊等局势稍定,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扶植隋室,拥立杨侑为帝!

    李渊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和萧布衣有不同,也有相同,相同的是都想取得天下,不同的是取天下的借口不同。萧布衣可以借杨广之名号令天下,李渊没有杨广的名义,只能擅自做主,却是希望扶植傀儡方便行事。

    望着王位上的那个傀儡皇帝,李渊嘴角露出深谋远虑的微笑,他如今已经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而且所有的步骤和他所料相差无几。

    他看似一帆风顺,谁又知道这是多年谋划的结果!

    取西河、定绛郡、克永丰、攻潼关、破长安,所有的步骤井井有条,而最让李渊欣慰的是,两个儿子经过一系列的作战,已经初显军事才能,尤其是建成在击河东、克永丰之时,展现出大将之风,相比之下,世民还是稍微稚嫩些,但李渊并不苛责,毕竟世民还是太过年轻,只要他听自己的吩咐去做,再安排一些大臣去辅佐,世民亦能成才。

    只是稍微让李渊不算放心的是,世民多好结交好勇斗狠之辈,这对他以后作战大为不利。

    钟磬三响,礼乐已毕,杨侑战战兢兢的坐在王位上,环视群臣,强笑道:“圣上远在江都三千里,无心西京。关中曰乱,急需整顿。今曰朕登基,尊圣上为太上皇,改年号为义宁,希望天下在唐国公的大义下,安宁长久,可天下尚乱,一切从简,有事禀奏,无事嘛……”

    他话音未落,有人上前道:“圣上,微臣有事启奏。”

    杨侑见到是裴寂,只能微笑道:“不知裴长史何事禀奏?”

    裴寂正色道:“启禀圣上,想关中大乱,得唐国公维持才能保持安定,想他扶植隋室,居功甚伟,唐国公不言,圣上岂能毫无表示,若是如此,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

    李渊呵斥道:“裴长史,不得无礼。我等做的不过是本分之事,求何封赏?”

    杨侑慌忙道:“唐国公切勿动怒,朕是一时疏忽,考虑不周。裴长史说的极有道理,朕这就封赏。”犹豫下,杨侑道:“唐国公扶植隋室有功,朕加封唐国公为唐王,尚书令,大丞相,特赐唐王可持黄钺、持节,统领百官,西京军政一切事务,不分大小,均由唐王处理,不知道唐王意下如何?”

    黄钺就是以黄金为饰的斧头,本来是帝王所用,亦可以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象征着身份,而持节则是一种称号,持节就是可以杀任何无官职之人,不需禀告。杨侑一口气加封这多,其意就是李渊你爱怎么玩怎么玩,我尊敬你,你留我命就好。

    李渊恭敬施礼道:“圣上厚爱,老臣愧不敢当。”

    杨侑只能道:“唐王过谦了,当得,当得!这一切政务都要交与唐王,只怕唐王要辛苦了,朕心中有愧呀。”

    二人客气已毕,李渊却已转身宣布道:“圣上登基辛劳,我等不宜在此再拿琐事烦劳圣上。本王决定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每曰在虔化门处理政事,众卿家若是有事,请到虔化门处处理!”

    他话音一落,已经当先向殿外走去,群臣轰然跟在身后,盏茶的功夫,偌大个宫殿只剩下些宫人宫女面面相觑,杨侑身边的大臣走的一个不剩。

    杨侑嘴角抽搐,脸色极为难看,却是默默起身回转后宫,见到母后韦妃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扑到母亲的怀中,嚎啕大哭道:“娘亲,我不要做皇帝,我们应该怎么办?”

    韦妃早就泪流满面,只是紧紧的抱着儿子,束手无策……**

    李渊应酬完毕,抓紧处理政务,实际上他亦知道,他面对的困难一点不比萧布衣要少,他因为各种顾忌,起步远比萧布衣要晚,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和萧布衣抗衡。人在虔化门公开处理政务的时候,李渊先下令为减轻圣上负担,以后无论军政事务大小,官员任免,典章制度的执行惩处,全部由丞相府处理!杨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祭天和祭祖!

    接下来李渊就是进行一系列任免的工作。

    一道道命令如流水般传下去,李渊却是没有丝毫疲倦的表情。大权在手的亢奋充斥他的身心,他感觉自己霍然年轻了二十岁。

    可感觉正好的时候,有紧急军情传来,给了他不啻当头一棒。

    军令上写的简单明了,‘秦帝薛举之子万人敌薛仁果率三十万大军进攻扶风,觊觎西京!’

    李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袋有些发晕,感觉又回到老迈的时候,他知道薛举是大敌,也知道关陇诸阀都是觊觎关中之地,所以他马不停蹄的来抢关中。但他还是没有想到薛举趁他立足未稳的时候已经大兵压到。他其实心中还有些侥幸,认为薛举或许可以西渡黄河去攻武威的李轨,但他们显然亦是不笨,薛仁果重兵压境,已经意味着他们对关中亦是势在必得。

    如果说李渊是掩耳盗钟的话,薛仁果显然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径直的露出称帝的野心,自从他起义后,就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很快召集兵士十三万,不久就称帝,年号秦兴。

    薛举本人剽悍非常,其子薛仁果亦是万人难敌,武功高强,是以军士送其外号万人敌。

    陇西之兵彪悍非常,骑兵善战,绝对不好对付,李渊已经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想着如何来对付眼下的头号大敌!

    **

    李渊沉吟应对的时候,李世民也是忙个不停,他从未有如此扬眉吐气的时候。李建成如今驻守永丰仓,以防备潼关之兵的时候,他却是有闲暇将归附的豪杰之士归入自己的幕僚。等到攻下长安之时,他手下万余可用兵士已经迅即扩充到三万有余,李渊有令,命李采玉和柴绍均可自设幕府。李采玉因为保东都家眷,招募蓝田之兵功劳赫赫,柴绍却是在攻占长安的时候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都很得李渊的器重。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渊此刻当然最信任的还是李氏的直系亲属!

    李世民才应对完司兵李袭誉之后,自信满满,暗想世上之事无不可为。见到李袭誉颇为感激惶恐的样子,李世民心中一种自豪油然而生。

    原来在李渊攻打长安之前,司兵李袭誉曾建议阴世师先去派兵守住永丰仓,开仓放粮,同心讨贼,对抗李渊。他建议是好的,可阴世师全然不用,李袭誉只好请求去山南招募士兵,阴世师这次倒是答应了,等到李渊攻破长安,李渊召回了李袭誉,任命他为太仆少卿,李袭誉见到隋朝大势已去,这才回来投靠,算下关系,李袭誉还算李家宗亲,李袭誉见到李氏父子不计前嫌,自然感恩戴德,对李世民大加巴结。

    李世民最近虽多有人归附,可那只能算礼贤下士,却是头一次尝到权利的好处,不由一时间怅然若失,想起萧布衣如今虽居高位,却不见骄矜,不由暗自警醒自己。

    他自从认识萧布衣以来,萧布衣对他而言,一直都是高高在上,他也一直以萧布衣为目标,试图拉拢萧布衣。可眼下看来,他们注定还是要为敌。

    这时有兵卫前来禀告道:“卫文升之子卫隽求见。”

    李世民微愕,想起卫隽是哪个。这人本是微不足道,可却喜欢李媚儿,离开东都后一直不知下落,却不知道他来找自己做什么。

    想起了卫文升,暗想眼下当以拉拢为主,李世民点头道:“请他进来。”

    卫隽进入李世民府邸的时候,多少有些落魄,却是开门见山道:“敦煌公,我们其实可联手对付萧布衣!”

    李世民脸色微变,怫然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天下大势,当以李家和萧布衣执牛耳。”卫隽长舒了口气,“敦煌公虽是讳言,可我想你心中定当想铲除萧布衣这个心腹大患。”

    李世民失笑道:“卫隽,你到底在说些什么?你来此又是为了什么?要知道我和梁国公交情甚好,岂是你这种人能够挑拨,来人,送客!”

    卫隽方才本是成竹在胸,见李世民脸色不善,有些慌了手脚,“敦煌公,你且听我一言……”

    李世民态度缓和下来,“卫隽,如果你是来归顺,我是举双手欢迎,可若是想要挑拨,那可是转错了念头。”

    卫隽脸上闪过错愕,半晌才道:“敦煌公,在我看来,萧布衣若是盘踞了中原,击败了李密,下一步就会选择进取关中。”李世民心头微颤,却还是镇静自若道:“那又如何?这天下是有德者居之,家父起义兵,不过是想扶植隋室,还天下以安定。若是梁国公能够安定天下,也是我们所盼望的事情。”

    卫隽感觉和李世民话不投机,开始的踌躇满志变成了迟疑,“敦煌公,无论如何,我总觉得萧布衣肯定会对你们不利。若是等他击败瓦岗后,大势已去,再要攻他必定事倍功半。我一直都在鄱阳附近,和南越王林士弘交情甚好。根据南越王的判断,最近襄阳兵采用守势,对江南诸军攻势已缓,恐怕他们大军另有所图,敦煌公不能不防呀。”

    李世民听到这里,心头狂跳,“你说……他们大军有新动向?”

    卫隽犹豫下,“应该如此,本来他们攻下鹊头镇后,应势如破竹的东进或者南下,裴行俨勇猛无敌,又有徐世绩坐镇后方,杜如晦运筹帷幄,这三人联手少有敌手。可他们突然许久没有动静,他们当然不是坐等吃饭?南越王推测,他们毕竟策划着一个惊天的大阴谋!”

    李世民听卫隽分析什么天下大势的时候,还有不屑,可听到他说到这里的时候,脸色微变。他不能不承认,卫隽说的没错,徐世绩、裴行俨等人怎么会自甘寂寞?

    他们没有动静,远比大兴兵戈还要让人惊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