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正文卷第83章:宗室世袭罔替制度,迟早要亡国!“反正,一切为了大明,哪怕是倾尽所有,我们也义不容辞。” 纵然年纪最小的朱棣,也是站了出来,看向萧寒点头道。 这一幕,倒是让朱棡高看了一眼,没想到他们家只会调皮捣蛋的老四,也会有如此高的格局,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 “放心吧。” “你寒哥从小就会算计。” “他能让自己吃亏?” 靠在房门上的朱棡,又是慵懒的说道:“记住了,大明富庶,等于百姓富庶,而百姓富庶,我们这些亲王,就算是要交纳一定的赋税,荣华富贵,依旧在侧。” 朱棡倒是一点就通,萧寒也是点了点头,国力强悍,百姓富庶,那大明的藩王官员,绝不可能穷苦度日。 “那你们几个今日就得说好,毕竟,日后就连你们手中的权力,都会逐一递减。” 萧寒又是抬起眼眸,看向朱樉三兄弟,轻声道。 明初时期,其他藩王,现在一来年龄还小,二来便是有这些兄长们震慑,毕竟,别人可能不知道,但萧寒怎么可能不知道? 明朝初年,权力最大的几大藩王,都站在这里,秦晋两王,一个震慑陕西周边,一个抵御北元,坐镇太原,而燕王朱棣,那也是打仗的一把好手,更是凭八百府兵起家,一路横扫天下,奉天靖难,最终登基称帝。 所以,只要这哥仨愿意点头,那未来明朝的藩王制度,便可以一削再削,当然,思想也不能太过于超前,该拥有的兵权,该拥有的权力,还是要给,但是一定要加以遏制。 而这其中,最让萧寒头疼的便是藩王制度的承袭,这若是不改正过来,未来的大明,就算再怎么改革,都会被掏空国库,天下的百姓,依旧还是民不聊生。 “还是那句话,义无反顾!” 朱樉作为太子朱标之后的长兄,随即,便是一步踏出,沉声道:“既然敢做出这个决定,那就代表我已经想明白,若不然,我不会同意。” “对。” “我老朱家的天下,要建立在百姓的心中,权力,也不应该由王朝来捍卫,而是要让百姓去捍卫。” 朱棡看了一眼朱标,同样点头道。 “大丈夫当保家卫国,有没有权力,我觉得不重要,我这一生,只想打仗,哪里有仗打,我朱棣就往哪里去,护我大明百姓,才是我们这些亲王,该做的事!” 朱棣也是抬起头,义正言辞道:“而不是为了区区的权力,分个伱死我活。” “嗯。”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欣慰,他的好弟弟们,今时今日,总算是长大了许多。 但随即,朱标的眼眸又是看向了萧寒,因为他明白,能明白这些道理,全赖萧寒,要不然,以这几兄弟的脾气秉性,绝不会悟得如此通彻。 果然,大明能有萧寒,才是真正的福分。 “那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日后无论如何,兄弟之间,不可生隙,要做这天下最为坚实的后盾,要成为太子最有力的臂膀。” “没有特别多的原因,你们是亲兄弟,我们是兄弟。” 萧寒抬起眼眸,看向朱标四兄弟,也是一脸严肃的说道。 “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我们,也是亲兄弟。” 这句话,朱标他们并没有开口,但转瞬间,在心中划过,对于萧寒,他们内心之中永远保持着对兄长的敬重,要不然,萧寒又怎么可能改变他们的脾气秉性。 这也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莫过于真诚,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 “我们本身就是太子党。” 随即,朱樉抬起头,直视萧寒道。 在这朝中,官员的势力划分为淮西勋贵与浙东党派,还有隐性派江南文官集团,但不管朝堂派系如何凌立,皇子之中,永远都只有一个派系,那就是太子党。 而关于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嗯,那就回归正题,淮西勋贵,朝中的文武大臣,乃至于皇亲国戚,他们的赋税该如何收取。” 萧寒点了点头,又是回归正题道:“给他们涨俸禄。” “嗯?” “啊?” “涨俸禄!” 朱标四兄弟,不约而同的喊道。 “对。” “给他们涨俸禄。” 萧寒无视了他们的表情,点头道。 “大哥,那有什么用?” “你要给他们涨俸禄,那我们收赋税的意义在哪里?” 朱标直接没好气的说道。 “而且,我大明的俸禄,一直都不低,还涨个什么俸禄?” 朱樉也是有点不解道。 这完全就是多此一举。 “够用,是一回事。” “但是只够用,也是一回事。” 萧寒没好气的看了朱标四兄弟一眼,便是继续说道:“老爷子当初定下的俸禄,只是够官员的吃穿用度,养活一大家子,也不是问题,但谁家不生个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