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变法之始-《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第(3/3)页

    “不知我们单纯是从献方、献药入手,还是从中西医结合入手?”

    听到李胜利是正骨八法的始作俑者,老张等人也就服了,不服不成,让他们自己写个东西上日报都难,更别说上头版了。

    话虽然是被李胜利逼着说出口的,但要发展中医,甄别献方、献药,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像我拿出的肺痨方子,献方、献药里不计其数,许多中药制剂效果不好,可能就是少了消炎灭菌这个环节。

    这些不用我多说什么,你们也不是初入厅堂的小年轻,中医缺什么,在什么地方有不足,你们怕是门清吧?

    以前是没机会,现在正骨八法创造了机会,以后中医的路子也就宽了。

    李胜利这话说完,老张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医书上找来的古方、偏方还好说,万一是冒方、假方、伪方、妄方,乱用可是要死人的。

    这些没有记载的方剂,很多也是秘传的,疗效肯定有,偶尔也有李胜利手里那样的,用了就立竿见影的方剂。

    “老董,不是我们尸位素餐,只是这边的大环境不允许啊……”

    但董师不知道,后边还会有个一刀切,这么处理献方、献药就简单多了,根本不用十年或是三十年的时间。

    这也是李胜利的优点,高屋建瓴的指点,他多的是,真要跟刚入门的说中医,他反而肚里没东西了。

    老张安排人去买奶糖了,李胜利也给了他们一点肉汤。

    嘴上夸着李胜利,董师也看到了这半大小子的厉害之处,借势的手法用的是炉火纯青。

    你们见到的战伤,可比我见到的多了,其中的关窍,不需要我给你们点出来吧?

    吃喂到嘴边的饭,对不起你们的老师的教导啊!

    军医院跟地方医院不一样,上下从属很明确,虽说不是陆军总院的上下从属,但总后勤管的了他们。

    老刘,去院办找后勤,让他们采购六斤大白兔奶糖,钱我们付。”

    到时候,可是有各种名单的,特务有特务的名单,教授有教授的名单,文艺人有文艺人的名单。

    中药加西药消炎药,虽说在后世被人唾弃,但现在拿出来却是符合时宜的。

    毕竟两家还是同气连枝的,按照柳师兄那不靠谱的说法,李胜利还是他的长辈,不托底也是不对的。

    具体到下去查访,也有现成的病例,按照下面献方的临床经验,直接试药,多半还会出问题。

    我把患者给你们找来了,用药辨症之后,如何增减加味,或是换别的方剂,就是你们的职责了。”

    正骨八法,简单到令人发指的正骨手法,在董师等人的眼里,虽说谈不上幼稚,但也确实粗陋。

    这也是李胜利当初直接拒绝董师的原因,扯上了关系就跑不掉。

    别说什么医生是救人的,给你挂上板子,你一样要救人的,而且救不好,会很麻烦。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正骨八法,却可以上日报头版。

    当然,立身陆军总院,号召一下中医同仁,共同拓路也是你们的职责。

    无非后面还要厘定中医理论跟中药,实在过分的剔除就好了。

    中医变法,不怕错也不怕胡来,就怕没人敢做标杆,如今有了正骨八法打基础,有了陆军总院中医师们的参与。

    弄不好偶遇的机会,随手撒下的种子,会是速生的参天大树,几个月之内遮天蔽日,也未可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