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多面下注-《汉家功业》


    第(2/3)页

      老者站起来,拿起碗,开始给刘辩盛饭,道“这个就不清楚了,不过凡是跟着士族大户的,都吃饱穿暖,跟我们不一样。公子,粗茶淡饭,还请莫要嫌弃。”

      刘辩连忙起身,双手接过,道“多谢老丈了。”

      老者笑呵呵的,又给赵云盛饭。

      刘辩喝了一口,感觉什么味道都有,而且没有盐,十分寡淡。

      赵云接过老者递过来的碗,没有喝,看了眼刘辩,道“我记得,官府时不时会丈量土地,这些没有丈量登记吗?官府也任由这些田亩荒废吗?”

      老者给他与妻子也盛了一碗,坐回去道“这些小老儿就不知道了,反正这些地,荒废有些年头了。有流民跑到这里,本也想开垦,都被打跑了。”

      老妇人吃了一口,打量着刘辩与赵云,疑惑道“我观二位客人穿着华丽,也不像寻常人,怎么喜欢打听这些人尽皆知的事情?”

      刘辩一怔,食指摸了摸脸,尴尬的道“常年在家读书,这还是第一次出远门,让婆婆见笑了。”

      老妇人顿时释然,笑着道“不见怪不见怪,老太婆多活几年,也见过不少这样的读书人。”

      刘辩又喝了口,感觉着喉咙有些刺疼,道“老人家,平日里就吃这些吗?”

      老者似乎有些误会了,道“是为了招待客人,平日里,吃不了这么好。”

      刘辩笑着附和了一句,有些艰难的吞咽着这碗什么都有的‘好饭’。

      赵云倒是没有刘辩这么‘矫情’,吃的飞快,很快半碗下肚,见刘辩不说话,开口道“老丈,这里官府会强派徭役吗?”

      老者将他碗里的菜夹给老妇人,闻言道“以前是有的,今年就没有了。听说是官府那边有别的要紧事,以往通衢整田修路,现在都停了下来。”

      老妇人吃了一口,看着赵云道“好像是一些年轻人都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剩下我们这些老骨头,干不了什么。”

      刘辩瞥了眼赵云,面露思索的道“下邳郡的人口,也减少的这么多吗?”

    
  老者对刘辩这个不谙世事的读书人似乎有些好感,笑着道“客人一路南来,见了不少荒村荒地吧?说不上十室九空,但差不离了。”

      刘辩微微点头,下邳郡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千里荒野,人烟渺渺。

      “你们会交税吗?”突然间,刘辩抬头看向老者道。

      老者叹了口气,道“要的,人头税,哪里都跑不了。有几个晚辈从兖州跑回来,一人一年五十文,不分男女老幼。”

      刘辩打量了一下老者家徒四壁的情形,心里默默记下这一个。

      ……

      第二天一早,刘辩告辞,与赵云慢慢离开这户人家。

      老者看着刘辩,赵云远去的背影,轻叹道“又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后生,这一路要吃苦头了。”

      老妇人也面露担忧,道“这两个后生倒是颇有礼数,不是那些人,只希望他们早点回家吧。”

      两个人有些忍,等刘辩,赵云转过一个林子,背影消失,这才回头。

      相互搀扶着,颤巍巍的走回院子。

      老者弯腰收拾碗筷,一翻开刘辩的碗,发现了一个钱袋子,伸手一拿,顿时吓了一跳,小跑着出门,可哪里还有刘辩,赵云的影子。

      “怎么了?”老妇人拄着拐过来,疑惑的问道。

      老者摇了摇头,道“确实是好后生,给我们留下了一袋子钱。”

      老妇人看了眼老者手里的钱袋子,望向那片林子,叹气道“这么好的后生,希望别被抓走了。”

      “陛下,前面是几处土匪占据的山头,得绕道了。”皇甫坚长跟在刘辩身后道。

      刘辩看了眼,转向赵云,道“子龙,伱有意问了那几句,是有意的?”

      赵云神色不动,躬身道“是。”

      刘辩嗯了一声,道“那几个问题,确实也是朕想知道的。”

      赵云向来谨慎,在他身边从来不多嘴。

      慢慢走着,刘辩道“事情,比朕预想的要严重一面是荒地众多,人口锐减;一面又是土地集中,无法开垦。只是洛阳城里定下政策,发文而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皇甫坚长,赵云,卢毓等人没有说话,这个话题,已经不是他们能置喙的了。

      刘辩慢慢走着,抬头望着远方,目光深邃的道“土地问题,还是根本问题。而基于土地的人丁,赋税同样有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上到下的统一行动,朝廷要坚定意志,同时地方要戮力同心,方能奏效。这就又牵扯到了吏治的问题,而吏治不是三言两语,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朕原本以为,五年,加上前面的五年,十年时间,总该有个小成,现在来看,别说小成了,目标的一半都未必能达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