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姑娘都喜欢胡适之-《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2/3)页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常凯申发动的内战越打越大,5月底,全校学生连续三个晚上组织大型时事座谈会,金克木慨然前往,并深受学生欢迎。1947年6月1日,凌晨,kmt宪特近千人
突然包围武大珞珈山校园,进步师生有很多人被抓上囚车,在被捕的五位师长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哲学系的金克木。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抗议浪潮,三天后,国民党当局迫于政治与社会压力,不得不释放金克木等人。“六一惨案”使金克木等五位教授一时成了新闻人物。他在北京与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女才子、武汉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唐长孺的妹妹唐季雍女士结为伉俪。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9日离开武大前往北大任教,开始了他长达52年的北大教授生涯。
所以听到苏亦提到汤用彤,老先生才真正对苏亦本人产生好奇之感。
不然,估计老先生跟张绣予打完招呼,就转身离开。
不过老先生之所以不确定苏亦是东语系的学生,主要还是因为张绣予的原因,这姑娘是中文系的。
苏亦又跟她认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中文系的崽。
然而,偏偏他看的书,却不是一个中文系学生应该看的。
所以老先生才有次疑惑。
然而,他还是猜错了。
张绣予帮忙解释,“金先生,他是历史系宿白先生的今年招收的研究生。”
老先生恍然,“原来是你就是历史系那个小娃娃啊。”
这一切就说得通了。
也只有历史系的学生才会去看汤用彤先生的佛教史以及季羡林先生印度简史。
张绣予问,“金先生也听过苏亦?”
老先生说,“蝎子拉屎独一份,他是咱们北大恢复研究生招生一来,年纪最小的一位,不关我听说,就连周校长还有季校长也都听说。”
他口中的季校长就是季羡林先生,现在正好担任北大的副校长兼任东语系主任。连这样的大佬都听过苏亦的名字,就知道他这个年纪最小的研究生在北大的高层眼中还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
当然,老先生也只是对号入座而已,惊讶过来就恢复平静,然后望向苏亦,“你是研究佛教考古的对吧?”
显然,老先生对宿白先生的研究方向也陌生。
苏亦点头。
老先生继续问,“怎么?怎么快就把注意放到印度考古了?”
苏亦连忙摇头,佛教考古对于他来说就已经够呛,还研究什么印度考古。
再说,现在的国际大环境,也不太合适做跨国考古,除非他硕士毕业以后去印度读博,不然做啥印度考古,再说,国内的考古还有一大堆领域等着中国考古人去出成绩呢,何必着急忙慌跑去研究什么国际考古。
苏亦解释,“我研究方向是佛教考古,未来可能需要阅读一些佛经古文献,想学梵语,所以,周一良先生就推荐我过来东语系这边听您的课。”
老先生诧异,“周一良?周太初?他推荐你过来听我的课?”
由不得金克木不惊讶。
光是从苏亦口中听到周一良这个名字就足够他的惊讶不已,更不要说其他的。
苏亦点头,“是的,我之前在图书馆遇见周一良先生,曾经跟他请教过密宗的问题。”见到的金克木惊讶的表情,他顺带解释跟周一良认识的经过。
金克木接受他的解释,又有新的疑惑,“你要学梵语,跟随周太初就好,何必舍近求远,他师从陈寅恪先生,又曾经去过哈佛留学辅修梵语,你这是拎着金饭碗行乞啊。”
苏亦只能再解释,“周先生觉得您是这方面的权威,东语系又是专业的语言院系,于情于理,我都应该过来这边跟随您学习。”
金克木笑,“你抬举我了,不过,你既然跟绣予这丫头认识,一会,有时间可以去一块去朗润园找我。至于学习梵语的事情再说。”
苏亦说,“那就往后就要叨扰您了。”
金克木挥手,“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你小子不要来这一套。”
说着,跟张绣予确定一下拜访的时间,老先生就转身离开教室走廊,朝着楼下的本办公区走去。
等离开外文楼,苏亦才对张绣予说,“绣予姐,刚才谢谢你的引荐,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金先生搭话。”
张绣予说,“别看金先生性子孤傲,但对后辈也爱护的,别被表象蒙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