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年头,谁家的车不是自行车? 想要汽车,基本上就是单位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大领导才有的专用车。 当然,真要找一辆汽车,苏老师应该也是找得起的,但没有必要。 结果苏哲刚接过苏亦手中的行李,就一阵踉跄,“这都是啥啊,那么重?” 苏亦说,“书!” “那么多书,不愧是我们苏家的大才子。”苏哲老师的说话风格就是这样浮夸。 然后开始把苏亦的书垒在凤凰牌单车后架绑起来,“我先把你把书拉回去,要是知道你的东西这么多,就应该找个三轮单车了。” 嗯,不愧是父子俩,跟苏亦在北大的时候都想到一块去了。 广美老校区校园不算大,苏哲跑了两趟,终于把苏亦两人带行李拉回去了。 78年的广州美院校园跟前世苏亦读书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 跟北大不一样,广美没有那么文物需要保护,所以只要基建需要,都是可以拆除的,比如老校门,比如改成美术馆的原陈列馆,比如已经拆掉的交流馆,现在都仍旧存在。 实际上,苏亦对于昌岗校区也不太熟悉,他前世在大学城校区读书,这边已经用来当研究生院,也就是偶尔过来玩跟上一些专业课。 所以这个年代的美院老校区,对于他来说,同样也有吸引力。 跟燕园的复古中式建筑不一样,美院昌岗校区是57年建的新校址,整个建筑风格都是仿苏联模式。 尤其是校门正对面的四层红白主楼,尤为醒目。 一路上,没少跟他们父子打招呼。 等苏哲回到宿舍的时候,他们国画系都知道苏老师考北大研究生的天才儿子回来了。 少不了一番串门。 甚至不少人都好奇,过来打听苏亦有没有考上。 苏亦当然不会给准信,只能说等通知。 因为这个年代,考上北大研究生并不小是一件小事,需要慎重。 前世的时候,苏亦的老师说过一个关于当年恢复高考的糗事。 说他们单位的一个同事,考了北大,没考上,结果没被录取的通知书也都发下来了。 当时,在他们单位就造成不小的轰动,以为他考上了,结果一打开信封通知书上去写着不录取,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遍整个单位,都知道他没被北大录取。 还有有人嘲讽他不自量力考北大。 让对方一整年在单位都抬不起头,直到第二年,被北大录取之后,才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当然,苏亦肯定是不会面临这种状况,但在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低调是没错的。 等到快晚上的时候,苏哲的宿舍都安静下来。 宿舍是在广美的教职工宿舍区,就是一个三层的筒子楼里面。 七十年代,机关、工厂和学校为解决职工住房紧张,都会建造这种筒子楼。因为参考了苏联的住宅样式,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又被称为赫鲁晓夫楼。 而苏哲的宿舍就在三楼,楼层是一条快十米的长廊,灯光昏暗,过道狭窄,两边有许多10平米左右的单间,每层楼有公共厨房、水房和厕所。 “条件有限,你将就住着吧,你的床都已经准备好了。” 推开房门的时候,苏哲还一脸歉意。 这话听起来很是客气,根本就不像一家人。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而是苏亦从小就在新会老家生活着,是爷爷一手带大的。 相比较新会老家的院子,美院的宿舍楼条件确实太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