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患-《昭帝本纪》
第(2/3)页
元显对这个问题显然是思考良多:“陛下,河工一事涉及范围甚广,不仅仅是玉河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臣与三皇女都去过樊州几次了,疏浚一事没有猫腻,臣怀疑,问题还有可能出在樊州段运河上游,也就是升州。臣昨日让屯田司查了升州的田亩情况,又寻了户部的陆尚书询问了升州的税收人口。升州这几年,田亩数量、税收、人口都大大增加,升州刺史胡世吉也因此连续几年都得了吏部的上佳考评。”
景成帝稍一深思,隐约有些明白。
大周实行均田制,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然而土地的数量有限,人口却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升州这样富庶之地。景成年间,几乎没有什么战事,稻种和耕种方式改良颇多,人口增长很快,均田制的弊端迟早会出现,土地不够分配。
这些年,景成帝用提高商人的地位、鼓励发展手工业、扼制士族兼并土地等措施,延缓了均田制的弊端,但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彻底解决。升州能保持田亩人口税收同时增长,只有不断开垦荒地这一条。
“升州臣妹了解,周围多是富庶的村镇,并没有大片的荒地可以开垦。倘若是伐了林木充作良田,土地被雨水冲刷带入河道,便有可能造成运河的淤堵。”元显接着道,“圣人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陛下,倘若真的是升州伐林造田,致使樊州运河淤堵数年,必须予以严惩。”
不违农时的道理谁都懂,但是上游伐木下游淤堵的情况,景成帝也是第一次知道,若是因此严惩胡世吉,恐怕会寒了朝臣的心。
景成帝看向元显:“十八妹,你带着老三去升州查探,是不是伐林导致的淤堵。要定罪,也得有证据。”
二人领命退下。
青岚觑着个空子,招了南川进去奉茶,正与离开的二人遇上。
“见过诚亲王,三殿下。”
元琦满心里盘算着该如何找到证据,不说给胡世吉定罪,至少也能找出错处来。
胡世吉是四皇女元瑾的门人,吏部的考评又是六皇女元琅负责,二人少不得也要受到些责难。
对南川的行礼,只是点一点头。
反倒是元显笑着说:“好香的茶,皇姐也太吝啬了些,如此好茶竟等到我们都走了才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