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骊山有神-《天命欧皇游诸天》


    第(1/3)页

    “我儒家一脉又有大儒出世,这才是真正关系后世文脉的大事!”

    苏贤书院当中,江南道唯一一位大儒人物,也是书院的山长摸着胡须看着苏杭城内不时闪烁的文华,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无论其他几家是怎么传承,儒家一直很简单,只有将书读到了心中,才算是真正的学有所成。

    一言一行皆是学问,甚至与世而变,体会经典结合当前,出现了一种新的感悟,这才是所谓的大儒之境。

    得其意,而忘其形,感其神,而忘其宗,这便是真正的学有所成,开始言行合一了。

    “不过这位在苏杭也非是一日了,终于到现在摸到了大儒境的边了嘛?”

    看着方向,这位山长自然知道是什么人突破了,不过他也是十分的奇怪。

    毕竟那位也是曾经于苏贤学院求学过的,只不过道理和这位大儒有些不同,最后走到了另一条路上,他也提点不得。

    不知怎么最近想通了一般,文华越发明显,更是隐约间已经开始有了大儒的气度。

    浩然之气在大儒之前都是善养,而过了大儒境那才是真正体现出了儒门修者的厉害,一口浩然气蕴藏于胸口。

    上驱邪祟,下斩妖魔,甚至可以号令鬼神。

    这才是为何儒门一脉几无长生之辈,可是却可以和道佛并立的原因。

    不管如此,儒家一脉终于有望再添一位大儒,肯定是有益无害的事情。

    ‘这个时候可不能让你们那些烦人精搅和了我儒家一脉的好事!’

    微微一笑,只见他又凌空书写了一个镇字落在了苏杭城内,夜色愈深,周围的封锁也越发的明显。

    不少在城内修行的道门一脉子弟只觉得浑身气息一冲,睁开了眼睛不满的嘟囔了几句,干脆放弃了每晚的课业,直接转身睡觉起来。

    另外也有些趁着灯火还亮,又没有困意开始品读道门一脉的经典。

    唯有在城东的一条街道内,一户不算高大,却时而有异彩流转的宅邸,书房内早已经很久没有温过书的老头端着书本仿佛看入了迷一样,完全不记得身外之事。

    大儒手书是何等珍贵?要知道江南道到如今也不过苏贤书院一名大儒而已,苏贤书院的大儒手书也没有几卷。

    毕竟手书并非法宝之类,可以保存很久,如果要体会其中属于大儒的道理,光文字是记载不全面的,还需要体悟其中的精神意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