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劝说-《劫貂蝉》


    第(2/3)页

    荀彧就是一愣,但他稍稍一想,便微微一笑道:“各有千秋。”

    “好个各有千秋。”郭嘉也是一笑:“文若,你一路来我河南,所见所闻,就没有感悟?”

    荀彧又是一愕。

    一路上,荀彧最初是被迫的,他被绑着手脚,嘴巴也堵住了。

    根本没有看身边事物的心情。

    但到了河南,李蒙就放开了绑绳,也拿出了堵荀彧嘴的布。

    荀彧最初很气恼,他也没注意,身边有什么变化。

    但随着荀彧一路向西走,他终于看到,河南尹的百姓,就是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

    荀彧稍稍一想,他就清楚了,兖州的百姓,好多人都愁眉不展。

    这是荀彧勘察地形,筹划挖水渠时,亲眼所见。

    而河南尹的百姓,极少有人发愁。

    一个个都笑逐颜开,喜气洋洋啊!

    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为什么?

    当时荀彧就疑惑起来。

    但荀彧通过观察,并且经过思考,荀彧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李清治下,百姓过的更好。

    基本上能吃饱了。

    还不能吃饱的百姓,凤毛麟角,不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二溜子,就是家中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

    除了这两种人,李清的治下,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吃上了饱饭,与以前相比,天差地别,那百姓怎能不喜笑颜开,欢声笑语?

    这一切,荀彧心知肚明。

    当郭嘉质问,荀彧心中一突,他想要反驳,但他理屈词穷。

    而且,此时的荀彧,对李清的好感度,增加了不少,他也没有太多,要偏袒曹操的意思。

    “子明确确实实,是治理一方的能人。”荀彧张了张嘴,他还是说出了,公平的话。

    “何止是能人,简直就是神人,一年多以前的洛阳,兄台也许没看到,但兄台是明白人,应该知道。赤地千里,一片瓦砾。洛阳毁于董贼之手,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主便让洛阳旧貌换新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