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路遇黄忠-《汉皇刘备》


    第(2/3)页

    于是刘备就道:“既如此,你且等,我自有奏本让你带回,呈与陛下阅览。”

    然后刘备就取来笔墨,想了想,写道:“板楯七姓,射杀白虎立功,先世复为义人。其人勇猛,善于兵战。昔永初中,羌入汉川,郡县破坏,得板楯救之,羌死败殆尽,故号为神兵。羌人畏忌,传语种辈,勿复南行。至建和二年,羌复大入,实赖板楯连摧破之。前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虽受丹阳精兵之锐,亦倚板楯以成其功……忠功如此,本无恶心。前番叛乱,自有因故。长吏乡亭,更赋至重,仆役箠楚,过于奴虏,亦有嫁妻卖子,或乃至自刭割。虽陈冤州郡,而牧守不为通理。阙庭悠远,不能自闻。含怨呼天,叩心穷谷。愁苦赋役,因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谋主僭号,以图不轨。今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

    刘备心想,自己这一番合情合理,说明了前因后果的奏章肯定会让朝廷,会让天子满意吧?嘿嘿。却不知道让皇帝太满意了,却给自己招了祸。

    奏本一路快递到了朝堂,皇帝一看,龙颜大悦。满朝文武,还是刘备的奏章最实在,果然还是去过益州的人有经验哪。于是把刘备的奏章往下一发,让诸臣给看看。诸臣一看,嗯,很有道理,一个个的给刘备点赞。

    于是皇帝就开口道:”刘备言但选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烦征伐也。朕深以为然,诸臣之间,唯刘备昔日曾随萧瑗入益州,立下殊功。既然如此,可拜刘备为巴郡太守,速定蛮乱。“

    皇帝这话一出口,诸臣之间没一个反驳的。反驳啥,没理由啊。再说了,他们自己也认为从各方面讲,刘备确实是平叛的不二之选。于是心中暗暗不满的,就只有卢植了。

    刘备还不知道自己被皇帝给一脚踢到了益州。这日刚过了蠡吾,刘备还在想,要不要去天子的故乡解渎亭去缅怀下,感受下龙气什么的。却在滱水滩边看见一个身长八尺有余的大汉正在射雁。天上一行北飞的大雁被他连珠箭一只又一只的射了下来,剩下的大雁长声哀鸣,队形虽然散乱,却于空中盘桓不去。声声凄切,让人泪下。

    大雁在刘备心中,一直是美好的存在。如今这种象征着美好的高贵飞禽却被无情猎杀,刘备脑海中迅速闪过那些美好的词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刘备心中不忍,于是策马过去,高喊道:”壮士且住!“身后两个随从慌忙跟上。

    那大汉听得有人喊,猛的回过身来,只把箭往弓上一搭,却不拉开,箭尖指于地上。就是如此,刘备也只觉一股杀气扑面而来。再看时,只见此人三十余岁,身材威猛,国字脸,飞将眉,一双虎目精光闪闪,狮鼻阔口,颌下黑须如针,根根见肉。身上穿着一件灰袍,腰间系了根皮带,挂钩上挂着一个不知什么兽皮制成的箭囊,里面斜斜插着几枝羽箭。

    好一个雄壮之士!只是不知为何,坚毅的面容中,却带着一丝丝愁苦。刘备心下疑惑,却无视敌意,翻身下马,缓步向前,朗笑道:”壮士好箭法,为我平生之所未见!“

    那人并不搭话,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刘备后面追上来的两个随从,判断出刘备不是歹人,于是把弓箭一收,开始拾取地上掉落的大雁。

    刘备跟在身后,道:”壮士可是猎户?如此身手,便是猎只大虫也不在话下,缘何要射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