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回到花溪村-《半称心》
第(2/3)页
“这丫头,越大越没出息,想家还能想哭了。“妈妈笑着说。
夏晓荷确实是长大了,以往离家回家,从来没有像这样情绪激动过。这次不一样了,除了紧张的学习,她的春心开始萌动了,情感也愈加丰富。听孟凡秀讲父亲的辛劳和母亲的勤俭,她就会时常想起花溪村自己的父母。分田到户后,她家分了十几亩地,有旱田也有水田。除了春天犁地靠牲口,其他的春种夏耘秋收全靠父母的双手。一年辛劳下来,去粮库交了公粮,换来的钱去掉交给村里的提留款、电费等,就是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销。给老大寄生活费,给老二寄生活费,给老三寄生活费,给老四拿学杂费,属于夫妻俩的零花钱几乎为零,有时还可能会入不敷出,要向妹妹红梅家挪借。红梅的丈夫张青云在兽医站上班,按月拿工资,孩子们又都小,日子过得比哥嫂家宽裕一些。
日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母亲总能用一双勤劳的巧手让苦日子过出甜滋味来。她每年都会养两头猪,猪圈里总不会空着。一头卖给供销社搭上国家任务,另一头留着过年自己家吃,孩子们都放假回来了,一定要过一个有肉吃的肥年。妈妈还会养上十几只鸡,攒下鸡蛋给孩子们回来时吃,放不住的,就用盐水腌上,吃高粱米水饭或喝粥时就着吃,也是美味。夏天园田地里的茄子,豆角,秋天的萝卜、二白菜,晾干了,过年有肉的时候蒸了、炖了,餐桌上就不会只是单调的白菜、酸菜、土豆老三样。
父亲是那种长着一双闲不住的手,却不愿多说一句话的人,娶了一个能干的妻子,生了四个有出息了孩子,他内心是满足的,任劳任怨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进到家门,夏晓荷脱掉脚上的棉鞋,爬到热炕头,把冻僵的手脚插进小被子里焐着。那床小方棉被子,被面是用各色碎布一片一片拼接的,是母亲留给岁月的日记,它包裹过大哥、大姐、她和小妹,也是兄妹四人成长的日历。
母亲端上一铝盆缓好的冻秋梨放到炕沿,夏晓荷顾不得洗手,拿起一个就开咬,皮是黑的,果肉却依然洁白如玉,咬一口酸爽解渴,满满的儿时的味道。
小半年不见,心草也想二姐了,她俩差两岁,小时候总在一起玩,在四个兄妹里也最亲。她在厨房里帮妈妈烧一把火,就趁空溜进屋里坐到炕边跟二姐腻歪,向姐姐汇报家里的情况。大哥大姐下个星期能放假回来,爸妈就准备下个星期杀年猪。今年杀猪,肉不能全自己家吃了,得给姑姑家送去一些,这一年跟姑姑家借了好几回钱,一时也还不上,妈妈说就按市价拿猪肉顶,反正姑姑家过年也要秤肉的。我们少吃点肉倒也没啥,只是爸妈就更苦了,本来肥猪肉熬成油能吃上一年,这下子,就要有小半年家里见不到油腥了。
妈妈在厨房喊,心草你这死丫头不好好烧火,跟你二姐瞎叨叨什么!
心草一吐舌头,从炕沿上跳到地下,回厨房继续帮妈妈往灶堂里添柴。
妹妹的一番话让夏晓荷心里更加不是滋味,觉得自己读高中,将来还要上大学,都要从家里拿钱,简直就是吸父母的血。她有些后悔了,这学期中间的时候师范院校提前招生,吕老师在班上已经说了,家里经济负担比较重的同学可以考虑报考,因为师范院校有全额的助学金,书本也不用花钱,就是全部免费,不用家里拿一分钱就能读到毕业。她当时也有过犹豫,她并不是不想考师范将来当老师,只是觉得自己是个性格腼腆内向的人,不一定能当一个好老师。为此她还写信问过哥哥和姐姐,他们回信都说,晓荷妹妹完全可以依自己的志趣填报志愿,不用考虑经济问题,他们很快就要先后毕业了,一定会支助妹妹读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现在,她后悔不如报考师范了,可以提前半年多结束高中的学业,省了半年的生活费,还能帮爸妈干点地里的农活儿。将来,也不用再跟家里要生活费了。
心草把小方桌放到了炕中央,端上了鸡肉炖土豆、白菜片炒木耳、煎鸡蛋和家常豆腐四样菜,还有一盆白花花的米饭。美味的诱惑打断了夏晓荷的思绪,肚子也开始“咕咕”叫起来,她暂时放下了烦恼,开始享受家的温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