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理想-《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2/3)页

    后一句话是把姜维也留下来了,反正就是费祎杨仪先回。

    《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在这个记载中,魏延对退兵有所不满,且对杨仪领军提出了反对,以他的身份地位,有所质疑也属正常,毕竟诸葛亮死时他不在场。

    按魏延的想法,诸葛量虽然死了,但大军出征一次不容易,他想继续攻打魏国,让费祎杨仪护送诸葛亮灵柩回去就是了。

    魏延作为刘备最受器重的几人之一,是北伐的坚定支持派,而费祎事后的表现证明,他是反对北伐的。

    费祎此时应该是动了些心思,因此魏延要他签署军令时,他找借口回去商议,然后跑了。

    《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

    这上面的记载说明,魏延费祎是达成约定的,不然也不会签署军令,但费祎撒谎反悔,其稳住魏延后,出了营帐马上就跑了,魏延反应过来,已经是晚了,然后费祎帮杨仪操作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但之后三国志两个版本就出现了偏差。

    陈寿的本传记载,之后魏延全军急行,不知道通过什么手段,越过了中军,骗过了镇守中军的五千姜维虎步军,再越过蜀军后军,短时间内悄无声息跑完了五百里的褒斜道,然后烧断了栈道。

    至于这是怎么做到的,谁也不知道,也许魏延兵士突破了人体极限,亦或那时已经发明了运输机吧。

    要是魏延真有这個本事,别说子午谷了,只怕早就打进邺城了。

    而且去过褒斜道的人都知道,以现代交通之发达,其很多地方也只能容一二人并行,一边临水,一边是绝壁,要是烧断了栈道,以古代的恶劣环境,只怕蜀国中军后军没有一个能回来。

    然后按照本传记载,最终结果是,最能打的魏延被杨仪打败,据记载蜀国将领之中,魏延在兵士中威信极高,然而这种关头他的手下兵士竟然全都跑光了,于是魏延就这么被杀了。

    这种事情也确实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性应该不会大于刘秀那场天降陨石。

    接下来的事情真相,已经都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费祎立挺杨仪,蜀中的蒋琬等人也纷纷站队,虽然他们并没有去过现场,也没有经过任何调查,但他们就是一边倒支持杨仪,只是因为他们都是本土益州派。

    事件过后,蜀国官方认定魏延有错。

    半年之后,杨仪暴毙。

    此事似乎就这么不了了之。

    但姜维无疑是旁观了整个过程的。

    之后九年里,费祎接掌蜀**权,对姜维北伐的要求置之不理,就是出兵,也只给姜维几千兵。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这种兵力别说北伐,就是守备边防都困难,就这样过去了整整九年,也错过了最好的时机,魏国得以休养生息,两边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此期间,费祎掌握大权,他的所作所为与诸葛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身处汉中,朝廷中的事务都要先咨询他的意见才能实行,他身兼大将军、录尚书事、益州刺史,将蜀汉的军政地方大权都掌握在手中。

    就这样他还不满足,还想当宰相,因为看相的说成都没有宰相的位置,费祎就北屯汉寿,刘禅也只能应允。

    此时的费祎幕府,俨然已经是独立的小朝廷。

    但诸葛亮专权是为了北伐,但费祎是为什么呢?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的意思很明显了,咱们才能不足,只能老实呆着,北伐是别想了,下辈子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