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风雨已至-《大楚怀王》
第(2/3)页
昭雎向昭应使了一个眼色,昭应立即会意,立即出来道:
“大王,秦韩联军一共三十万兵力,而且全是精兵,末将有一计,可以疲敝两国之兵,让两国不战自退。”
熊槐大喜问道:“将军有何计策,快快道来。”
昭应答道:“大王,如今秦军向我们攻来,士气正盛,理应避其锋芒。臣的计策就是立即返回大营,避而不战。如此秦军找不到作战机会,必然会退回,如此便可挫其锐气。”
此时秦军还在三十里,不,应该已经不到三十里距离,如果此时逃回大营,自然可以疲敝秦军,挫其锐气。
但是如果这个消息传出去,楚王面对秦韩联军望风而逃,不战自溃,那么楚国的脸就丢净了,楚王还丢不起这个脸。
这个计策是个好计策,但是要看是什么人用。
熊槐大笑一声,道:“好计策,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说话。
如果没有楚王在此,昭雎自认凭借二十万兵力,面对三十万之众,哪怕没有大营防守,也能有来有回打个十天八天不败。
但是如果楚王在这里,那就别论。
其一是指挥权的问题,就怕楚王直接进行指挥。
楚王并不是精于指挥的名将,具体的指挥事宜还要交给其他将领。
战争非小事,如果仅仅只是读过兵书,而没有具体的经验,就开始指挥几十万军队,那简直就是在拿将士和国家嬉戏,实在是太危险了。
其二是楚王身份问题,楚王在此,大军的重心就会在楚王哪里,总需要特意留出一部分军队守卫楚王,无形之中为牵制住楚军一部分战力。
其三也是最重要,要是战局不利,楚王提前跑了,那么楚军肯定士气崩溃,到时哪怕孙吴在世,恐怕避免不了大溃败了。
当然楚王亲征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最起码可以提升士气。
总之一句话,楚王在此有利有弊,但是是弊大于利。
其实所有的御驾亲征都一样,如果国君本身不是兵法大家,那么势均力敌的战争,国君还是走开为好。
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办法向楚王提,朝中议事之时众臣没有劝住楚王,现在更加不好提。
总不能说:大王,你在这里碍事,还是退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