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入宮-《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南京不是濟南,也不是掛著中都名號的鳳陽,而是實打實的大明都城。
明人繪制(南都繁會圖),被稱之為大明版的清明上河園。
里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轉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幾十條大街,幾百條小巷,都是人煙稠集,金粉樓臺,城里秦淮,水滿之時,畫船簫鼓,晝夜不絕。
城里城外,琳宮梵宇,碧瓦朱甍。
大街小巷,和共起來,大小酒樓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處……到晚來,兩邊酒樓上明角燈籠,每條街道上足有幾千盞,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帶燈籠。
這就是此時的大明,南京城。
太祖高皇帝在這里立國。
太宗文皇帝在這里登基。
這里有著一整套的行政體系,是大明的南都。
因為經過濟南的事情,御駕并未有在城門處停留的安排。
而在城墻之上,除了一臉戒備,站著筆直的士兵之外,還有三十余名畫師在城墻上的各個角落,緊急的畫著他們眼中規模宏大的迎接儀式。,御駕從遠到近的景象,他們分批記載,等到畫完之后,在統一謄錄,“帝入南京出警圖”,與朱見深曾經出京時候得“帝出京師出警圖”相互補充。
兩幅圖按照計劃完成裝訂謄畫,需要一年多的時間,每幅圖都有二十米寬,八十米長,完成之后,就會成為大明的國寶級名畫,成為民族的無價之寶,是清明上河圖的十五倍,側面描寫環境,著重書畫人物。
整齊的軍隊,騎在馬上的儀仗隊,拿著肅靜牌子開路的護衛和排成兩列的旗手,還有穿著冕服威嚴的皇帝,雖然這些畫師并未在路上見過皇帝,可也要將馬輦給畫成步輦,將皇帝的樣貌也畫出來,其他人包括官員,大多數都是側著臉的,只有皇帝出現再畫中是正視面貌,且人物要比周邊的人物大上一圈。
顏色鮮艷、款式華麗的官服,威嚴的盔甲,也是此畫的精華。
明朝特有的罩甲都穿在手持云蓋的錦衣衛身上。
皇帝、護衛、儀仗、侍從、隨行百官都被收入兩幅畫中,留待后人,聲勢浩大,場面宏偉,就是在顯擺此時大明國力的強盛。
“跪……”
文武官員,浩浩蕩蕩兩百余人聽到聲音之后,整齊的跪下身去。
“山呼……”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