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取舍-《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李秉是于謙的好友,親信,新稅制政策的堅定支持者。
新稅制是于謙留下的政治遺產,也是于謙為大明朝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李秉一定會堅持下去。
而換個角度,布政使趙應名,按察使耿柄仲也算是李秉的親信手下。
想干事情,不管是君子小人都要用。
趙應名偽君子,耿柄仲真小人。
這一點李秉也很清楚,可他卻需要這樣的人為他做事。
趙應名,成化元年進士,成化三年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外放至長安縣任知縣知州,十余年不斷升遷,在新稅制的執行之時,趙應名立即投身與李秉的門下,成為了地方改革派。
也是在新稅制的推行之后,讓他從按察使變更為布政使,原布政使因為新稅制之事,被彈劾免職。
趙應名是個典型的官僚機構代表,不愿承擔責任,但卻很會投機,新稅制推行這么多年,他頂著這個名頭干事,被提拔,重用,卻從來沒有做過什么實質性的事情,只會喊口號。
可趙應名的口號喊得響,說也說的絕,也是這一點,成為了他的閃光點。
而耿柄仲是正統十年進士,為人心狠手辣,同樣,他也是推行新稅制的既得利益者。
他比趙應名,李秉都要大,若不是新稅制的時候,他不按套路出牌,用一些較為過火的手段,在西安府開了一個好頭,只怕西安府的新稅制,不會進展的如此快捷。
而他也吃到了紅利,到了五十八歲的年齡,從西安知府的位置上,升遷到了按察使。
并且是在他兒子犯了國法“被殺”之后,得到的升遷。
可以說,在新稅制的事情上他是功臣。
可也是一個全身充滿血腥,骯臟的功臣。
領導想要甩鍋。
即便你心里面不滿意,也要接著。
趙應名聽完李秉的話后,看向耿柄仲說道:“下官也不清楚啊,想著,這些時日,應該沒有什么事情,你說呢,耿大人……”
耿柄仲趕忙說道:“是啊,巡撫大人,是不是有什么流言蜚語傳到了陛下的耳中了,下官執掌刑名,可從來都不知道咱們西安府有什么案子啊。”
而都指揮使郭崇卻是一言不發。
他管的是兵事,而且才來兩年不到,根本就不可能是自己這一攤子出的問題,所以也不愿意跟著趙應名,耿柄仲兩個人在這里打啞謎,說漂亮話。
李秉并未多說什么,他現在所有的精力都是放在新稅制推行的上面。
在開封周王,西安秦王等宗室諸王,開始遵守朝廷的規矩后,也將整個新稅制推到了一個巔峰的狀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