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還恩-《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劉清宗是被自己的叔父養大的。
他的父母是中年得子,在生下劉清宗不久后,就因病撒手人寰,當時三歲的劉清宗,便跟著十四歲的叔叔討生活。
而他的叔叔跟他的命運相同,也是很小的時候,五歲就沒了父親,八歲沒了母親,之后便被被哥嫂培養長大,并且他的哥嫂也供了他叔叔讀書,可他卻不是什么讀書的料子,等到哥嫂離開之后,他便將這份恩情,全部還到了劉清宗的身上。
叔侄兩人的生活,即便再貧苦,他也將自己的侄子,送到了學堂。
即便劉清宗的叔叔不娶親,不生子,亦是心甘情愿。
當有人勸他,年紀大了,要成家了,不要讓劉清宗再讀書了,一起干活,總也能活下去。
可他的叔叔也只是笑著回復:我這侄子,從小就聰明,讀書厲害,等到他金榜題名,端上了官家的飯碗,我再說娶親的事情。
別人都問,為何如此,不辛苦嗎,
而他的叔叔也是滿不在乎的說道:不愿讓我的侄子跟我與哥哥一樣,為銀錢苦惱,日子灑脫一些,我才對的起哥哥嫂子的養育之恩。
而劉清宗是個聰慧的人,早早的就成了秀才,也一步步考到了皇帝的身邊。
可他卻沒有像他的叔父親所期盼的那樣,一生追逐名利金銀,活得自由自在,反而是因為出身的貧苦,小的時候所經歷的種種苦難,讓他淡泊名利,不愿享受。
劉清宗每年的俸祿是能夠讓他在京師活得體面的,可他卻將俸銀的八成都給了遠在大同的叔叔,讓叔叔也能娶親生子。
而劉清宗自己馬上三十歲了,還是孑然一身。
都察院御史臺的御史,只要他愿意,他立馬就能迎娶一個武勛的女兒,或者京師有頭有臉商賈之女,仕途有所保證,生活也能大幅度提高。
可他卻不向往那種生活。
在他看來,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
而從一而終的樸實,是他的人生信條。
貧苦的久了,他也就不愿意過那些舒適的生活了。
劉清宗是個純粹的人。
讀書的時候好好讀書。
當官的時候也要好好當官。
他是御史。
他就是說話的人。
就是要指著皇帝陛下,將天下不平之事毫不掩蓋的說給陛下。
可他的奏章,卻因為當年彈劾徐有貞,在摻和進讓陛下立儲的事情后,就上了黑名單,他的奏章便再也到不了皇帝的手中了。
在司禮監就已經被扣下了。
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只能把自己了解的情況,告知了李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