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飄飄然-《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朝廷需要挑選新的人入閣,掌兵部尚書事。

    很多人都對這個尚書職務起了想法,奔波游走,不過,其消息卻保存的很嚴密,一點風聲都沒有。

    于謙,李賢各自給朱見深推薦一個人。

    李賢舉薦陳文入閣,掌兵部事。

    于謙推薦彭時入閣,掌兵部事。

    陳文,歷史上李賢的接任者,在原先的歷史上朱見深剛剛登基,就提拔他為禮部尚書,《英宗實錄》總纂官,加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

    李賢在成化二年丁憂,陳文成為內閣首輔,行事鄙猥,任內無有能為,還拉后腿,算是此時大明官員的第二梯隊,寫寫文章什么的不在話下,可將兵部交給他,朱見深可不放心,而且進入內閣,也不行,李賢舉薦他,說白了,還是有私人感情摻雜其中。

    彭時,此時太常寺少卿兼侍讀,跟商輅一樣,都是狀元及第,他曾在成化元年至成化三年,為五品內閣參議。

    在原先的歷史上,他的歷史地位很高,也曾經擔任過首輔,有明賢宰輔,自三楊外,前有彭、商,后稱劉、謝。

    可朱見深還是覺得此時讓彭時擔任兵部尚書,還是有些為時過早,當下也是否決,但卻告知于謙,可入閣輔政。

    至于兵部尚書朱見深有了一個人選。

    現在的江西巡撫,都察院副都御史韓雍。

    他斗寧王,有功勞,有名聲,最為重要的也有能力,唯一的不足點,就是稍稍年輕一些,還不到四十歲。

    但在朱見深這里,年輕才代表著精力,當下便將想啟用韓雍為兵部尚書的事情告知了于謙,李賢。

    對于選用韓雍為兵部尚書,于謙覺得可行,可李賢卻覺得韓雍太過年輕,雖然有功勞,可這個功勞有一部分是勇斗寧王來的。

    寧王剛死沒有多久,這韓雍就從地方官升到了京城,還升了兩級,為兵部尚書。

    朝廷的這一舉動,是不是就朝著全天下的官吏說,敢于檢舉藩王之過,朝廷一定重用。

    自己成經驗包了,那藩王們能樂意,陛下能樂意。

    天子之事無小事,這李賢想的多一些,也沒有什么過錯。

    不過換成朱見深來說,李賢的顧慮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藩王享受國之供養,不說讓其為國出多大的力,但也不能拖后腿吧,讓地方官有點奔頭,監督一二,皇帝也能接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