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踏歌而舞-《苏尘陆岑音最新免费阅读》


    第(3/3)页

    我无语道:“死丫头,她都已经晕了,你跟她聊个蛋啊,快点!”

    小竹闻言,哦了一句:“来了来了。”

    我们快速地往里面走去。

    十几分钟之后。

    来到了石头山棺椁的深处。

    灯光。

    人声。

    机器开凿岩洞壁的响动。

    我和小竹立马停下了脚步。

    前面是一片开阔之地。

    足足有两三千平方。

    最中间有一方汉白玉石台。

    石台上面有一具长方形的铁匣子。

    典型琴匣模样!

    铁匣子表面的灰尘被情理干净了,已经露出了原貌。

    颜色灰褐色,上雕着古朴的花纹,可以清晰看见高山流水的图案:一人泛舟江中,抚琴弹奏,一人醉酒赤膊赤脚在岸边,用脚打着水,双手在拍,嘴巴张开,神情生动愉悦,好像在给抚琴之人踏水伴奏。

    我脑门阵阵发跳。

    初步判断,这具长形铁匣子,属于唐代的铁器!

    铁器鉴定主要看颜、锈、标、技。

    颜色、锈迹两点,距离有些远,不能细观,但大体的特征与唐代铁器吻合。

    而后两点,却极具辨识度。

    所谓标,就是指铁器上的标识。

    铁匣子上的标识是高山流水抚琴图,那位扶琴之人倒没什么,水中泛舟抚琴,古代文人雅士都喜欢这么干。

    关键是旁边那位赤膊赤脚醉酒踏水伴奏之人。

    唐代气象万千,文化独具魅力,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踏歌而行的舞蹈形式,主要表现为顿足踏歌、拍手相合。

    这种舞蹈,可以一群人联袂踏歌舞,也可单人踏歌而舞。

    李白一首著名诗《赠汪伦》之中,曾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描述的就是这种踏歌而舞的场景。

    图案标识完全契合唐代生活的场景。

    而最后一点技,唐代铁器铸造世界领先,一般均采用“油蜡制模”技术,也就是实心浇筑,需要大量铁水,这种技术所浇筑出来的铁器,沉重、浑厚、大气。

    有些读者可能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叫做《捞铁牛》。

    文中那具震撼世人的黄河大铁牛,就是唐代油蜡制模技术铸造铁器的典范。

    这铁匣子属于典型的油蜡制模成品。

    前面曾有过推断。

    焦尾琴为东汉蔡邕而制,齐明帝时期出现一次,唐时被李淳风作为四大神器之一,授予了苏家先师,从此在世间消失。

    而现在这具铁琴匣具备唐代琴匣的特征。

    足以证明。

    里面装有苏家神器焦尾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