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宴无好宴-《乱世:开局加入六扇门,横推天下》


    第(1/3)页

    在离开军帐后,沈独便派人去信一封于白莲教。

    在当初分别时,他们双方就留下了传信的手段。

    在这南安城中,就有白莲教的据点,用于联络。

    乾国富饶,即使是这些魔道门派,也都会在乾国各处建立据点。

    大燕之所以武林兴盛,一半原因在于大燕的尚武之风。

    即便是几岁幼童,从小想的不是读书,而是练武,上阵杀敌,驱除北蛮。

    一代代老人口口相传,哪怕不用刻意的去教导,也不断影响着大燕百姓。

    只是与乾国的富饶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充足丰富的资源,也造就了乾国许多武林高手。

    营帐内,

    随着沈独到来,一众六扇门高层齐齐起身行礼。

    这些人除了沈独麾下心腹之外,还有许多六扇门总部的捕头。

    “大人!”

    “都坐吧。”

    沈独随意道了一声,然后走上首座,看向梁鹰,问道:“八日后集结兵马,兵发少林!”

    “另外,告知慈航剑斋,让她们在十日内举派来南安城负荆请罪,不至者,后果自负!”

    众人神色顿时一惊。

    兵发少林?

    虽然此次大燕南下乾国时打出的旗号便是征讨少林,但谁也没有真的将此事放在心上。

    大燕数十万大军,也不是真的来征讨少林的,那样做完全得不偿失。

    少林千年传承,僧众数万,也绝非泛泛之辈。

    尤其是这些少林武僧皆有武功在身,远非寻常士卒可比。

    虽然接连折损了数位法象强者,可少林的底蕴仍不可低估,谁也不敢保证,其寺中还会有多少强者。

    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多少林出手,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沈独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自然知晓他们在想什么。

    不过他也没有多做解释的意思。

    若是现在不除少林,等之后他们与乾国真正站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出其不意,才能一击必胜。

    杀鸡儆猴,这个鸡自然得有份量一点。

    所有人都觉得大燕此刻不会对少林动手,他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沈独端起桌上茶浅尝了一口,淡淡道:“另外,派人去下份请帖。”

    “就说本官邀请三道八府的所有武林大派,世家显贵,请他们来南安城赴宴。”

    “还望他们能给本官这个面子!”

    既然乾国富有,那自然得从他们身上榨出点东西。

    有些事项南天不好做,但他不在乎。

    众人相视一眼,纷纷起身应下。

    虽然他们不理解沈独的想法,但对于沈独的命令却会坚定执行。

    ……

    沫阳城,

    此地乃是乾国的军事重镇之一,也是如今乾国防线的重要枢纽所在。

    在此地屯驻有二十万大军,不过这其中真正的能战之士却只有五万西军。

    另外五万人都是从各地拉来的地方兵马,至于另外十万都是新征召的新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虽然乾国的兵马空额严重,但毕竟家大业大,在高额的军饷之下,还是有许多人踊跃报名。

    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乾地多雨,在乾国腹地更是如此。

    几个新征召而来的士兵聚在一起随意的闲聊着。

    “娘的,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老子后悔了,那狗日的征兵官全是胡说八道,什么燕人不堪一击。”

    他们永远忘不了前几日的那一幕。

    那些燕人就跟疯了一样,眼神恨不得要吞了他们,仿佛命不是自己的一样。

    幸亏他们这些新兵只是在后方搬搬石头,否则真得吓尿了。

    “唉。”

    “希望这群燕狗能退吧。”

    “不过我听说燕人对那些占据城池的百姓挺不错的。”

    “而且燕人处事公正,可比我们那些个官老爷好多了。”

    “闭嘴!”

    此话一出,一旁的老兵立即出声呵斥,怒骂道:“别忘了,你是乾人。”

    说话之人翻了个白眼,不在意道:“燕人,乾人又有什么关系。”

    “这国家姓赵,还是姓夏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听人说如今的官家是个昏庸的,听信谗言,若不是抵挡不住了,可不会让师相公前来。”

    几人正说着,丝毫没有注意到身后多了一道身影。

    一人突然脸色一变,急忙行礼道:“大帅!”

    来人一身银白色的精致甲胄,看起来四十余岁年纪,但眼角布满了皱纹,已是满头白发。

    此人便是西军统帅,师有道,乾国唯一算得上名将之人。

    只可惜乾国文人当道,武将在朝中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他将头盔抱于怀中,听着几人的议论,却是并未露出什么不满的表情,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

    走上前,替一人整了整甲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辛苦了。”

    简单的一句话却令众人受宠若惊。

    “相……相公……”

    师有道轻声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转身离开。

    他知道如今军中类似的言论不少,

    一个人说他还可以将其军法处置,可这么多人,难道都要军法处置吗?

    师有道寻了一处僻静之地,站在城墙上静静的眺望着远方连绵的军帐。

    “父亲!”

    身后传来阵阵脚步声,一道身着银色盔甲的年轻小将大步走来。

    “巡城这种事交给我就好,您又何必亲自前来。”

    来人正是师有道的小儿子,师学青。

    师家三子,一子战死,二子如今驻守西地。

    “我怕再不看,就没机会了。”

    师有道感慨的笑了笑。

    师学青皱了皱眉,不解道:“父亲,您此话何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