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谁言七十古来稀(第一更)-《一路青云》


    第(1/3)页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由胡威远不讲规矩强抢手里的闹剧最后竟然落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场面,当然,电力局局长陈东明的公子,南山市长征电缆公司的销售总经理陈志国是一个例外,他非但没有感到任何欢喜,反而几乎被吐了血。看着包飞扬成了孟项伟七十大寿的焦点明星,陈志国再也没有心情在这里多呆哪怕一秒钟,他甚至连跟常梦琴打个招呼都没有,就气急败坏地离开了酒店。

    经过这一番折腾,时间也差不多要到十二点了。主持寿宴的老司仪一看时间怎么着也不够用了,于是就和孟项伟商量了一下,取消了其他晚辈献寿礼的环节,只是由老司仪拿着礼品单照单宣读了一下,算是走完了这个过程。

    接下来寿宴就正式开始。按照安排,包飞扬这个小辈,应该和孟爽等孟家亲戚中的第三代晚辈坐在大厅里吃饭。却不想孟项伟招手把包飞扬叫住了:“飞扬,你别走,进包间里和我们一起吃吧,我还有点事想要问你。”

    孟项伟的举动又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不禁孟项伟、常梦琴等人很是诧异,连孟爽和包飞扬也都没有想到。

    按照南山市办寿宴的规矩,与寿星同桌用餐的不是和他平辈的亲戚,就是和老寿星有着深厚感情的朋友或者同事。有时候如果人太多安排不过来,就是寿星的子女们也得靠边站。就像是今天孟项伟的寿宴,因为来道贺有身份的人比较多,所以连孟项伟、常梦琴等孟家第二代子女都没有资格到小包间和孟项伟坐在一个桌上吃饭,却没有想到孟项伟竟然会点名让包飞扬跟他进小包间坐在一个桌上用餐。由此可以想见,孟项伟究竟该多喜欢自己孙女这个男朋友呢!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华夏已经是太平盛世,工农商发展水平均已进入快速车道,文物收藏也就成了一种时尚。像孟项伟这样的老人,与文物打了半辈子交道,满脑子都是那些盆盆罐罐,所以有时对一些世俗的规矩反而不怎么在乎。这就好像是胡威远一样,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想着怎么样能够弄回去收藏,至于说什么手段高雅还是下作,什么收藏大师的风骨风度,胡威远也全然不去顾及,反正只要弄把心爱的藏品弄到手就是成功。也正是因为如此,孟项伟和胡威远两个人虽然脾气不对付,但是却能够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

    虽然说今天由于包飞扬的到来,让胡威远主动让孟项伟认输,公开承认孟项伟是南山市收藏界头号鉴定权威。其实呢,即使在孟项伟心里也清楚,真正论起来呢,胡威远对文物的鉴别能力有时候还略胜他孟项伟一筹的。南山市文化市场的人都知道,在南山市来讲,胡威远在陶器上的鉴赏能力应该是独步市场;而孟项伟则是字画上独领风骚,二人各有千秋。不过呢,现在孟项伟有了包飞扬这个在陶器瓷器方面鉴别功力深厚的准孙女女婿,正好可以弥补孟项伟在陶器方面的弱项,因此胡威远承认孟项伟是南山市文物头号鉴定专家,也不算委屈。

    也正因为如此,孟项伟才会对包飞扬越看越喜欢,要把包飞扬领到小包间里,继续讨论文物收藏方面的问题。

    “爷爷,里面都是您的朋友,我进去合适吗?”包飞扬当然不会跟没见过世面一样,被孟项伟一拉就进去,他也有自己的顾虑。虽然他是第一次到南山市来,但是南山市和中天市毕竟相隔不远,规矩大同小异,他也知道作为一个晚辈和孟项伟坐在一起有点太托大了。

    “有什么不合适的?”孟项伟说道,“今天是我过寿,我的话就是规矩,我说你进去合适,那就合适!”

    “飞扬,爷爷让你过去,你就不必推辞了。”孟爽看生怕包飞扬不懂得变通,惹孟项伟生气,在一旁连忙拉了拉包飞扬的衣襟,让他赶紧答应下来。

    “是啊,飞扬,爷爷都发了话,你就进去吧,还有小爽,你也陪着飞扬进去,我和你妈在外面招呼宾客。”常梦琴前面得罪了包飞扬,正想着如何转圜呢,这个时候就跳出来做好人,让孟爽陪着包飞扬一起进去。

    这是可以说是包飞扬进到孟家听到常梦琴说的最顺耳的一句话,他顿时心花怒放,顺水推舟地拉着孟爽走进了跟在孟项伟后面进了包间。

    包间里的客人都是孟项伟文物界收藏界的朋友,今天过来名为给孟项伟祝寿,实际上还是以讨论文物收藏为主。甚至有几个人趁机带了一些藏品过来,想趁着孟项伟今天寿宴,让孟项伟给免费鉴定一下。

    孟项伟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一进来也不忙喝酒,只是笑吟吟地对这些老朋友说道:“今天老胡头、时会长都在这里,趁着我们三个还没有喝晕,你们大家谁带了藏品,就先拿出来让我们看一看,不然一会儿我和老胡头、时会长都喝多了酒,就没有办法帮你们看了!”

    听孟项伟如此善解人意,这些老朋友不由得个个都喜形于色。有一个老头急忙忙地拿出一个卷轴,从里面掏出一幅画,慢慢地在桌上铺开,笑嘻嘻地对孟项伟说道:“这是我前一段时间到汴水市淘的一副古画,还请孟老、胡馆长、时会长您们帮忙给掌掌眼!”

    当下孟项伟、胡威远和时不封三个权威人物就上前围着那副古画观看起来,至于其他人,都是规规矩矩地站在远处欣赏,生怕自己凑地太近,影响到三位鉴定专家对古画的鉴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