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旦胡惟庸触怒了皇帝。 皇帝即便动手。 那也是胡惟庸这个学生倒霉。 他隐藏在幕后,又没直接和皇权争权夺利! 何况,他儿子还是驸马。 大不了,再隐退便是,反正真到了那个时候,他想要留给子孙的政治遗产,也留下了。 想通透的瞬间,李善长笑着放下茶杯,“惟庸,可察觉,年节前后,陛下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对谁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胡惟庸微微愣怔。 被李善长突然虚头巴脑一句话,搞蒙了。 可这人到底也是个人精,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微微侧身,低声试探,“恩师所指,是否是朱四郎?” ‘论揣摩人心,胡惟庸真的很聪明。’ 李善长瞥视中,暗暗感慨,笑而点头。 胡惟庸顿时唇角微扬,笑道:“皇帝给秦王改封北平,却不改王号,摆明了告诉大伙儿,燕王这个爵位还是留给朱四郎的。” “我倒是希望,朱四郎能以燕王的身份回归。” 朱四郎只要以这个身份回来,朝堂可就精彩好玩儿了。 太子系,以吕本、蓝玉为首这些人,一定会像疯狗,咬着朱四郎不放。 朱四郎再好的忍耐,也必然会有被激怒反击的时候。 最终,朱四郎和太子的兄弟手足情,会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一点点淡漠。 朱四郎或许会放开手脚,密谋夺嫡。 其他皇子,也极有可能被卷入。 历朝历代,皇权内部争斗,就必然会放松对臣权的约束。 咚咚咚…… 李善长食指轻轻敲击桌案,把胡惟庸的思绪拉回来,“朱四郎很聪明,时局变了,他不会回来做燕王的。” “你看,他现在正在准备考科举。” “要说皇子中,这位才是最聪明的一个。” 胡惟庸脸上笑容消失了。 要说,谁最不想朱四郎入仕为官。 他肯定算其中之一。 虽然他喜欢朱四郎的乡土村社设想,并且已经为其准备了自己的作料。 但他还是不希望朱四郎为官。 这人太能折腾。 折腾就意味着朝局一定会发生剧烈震荡。 作为百官凤首,震荡不安的朝局,极有可能牵连到他自己。 所以,但凡上官,自古以来,就不喜欢太能折腾的下属。 “老师,入仕为官这条路,可不容易,或许他穷尽一辈子,未必能考个秀才!”胡惟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也对。”李善长瞥了眼胡惟庸,笑道:“听说,春节这段时间,整个金陵城高门大户,都在议论,今年内,朱四郎会不会连续冲击童生考试、院试、乡试、会试,咱们且看看再说。” 胡惟庸笑着点点头…… …… 朱棣考科举,别的地方不知道,但大明的高层却极为关注。 随着时间推移。 日期也越来越近。 四月初。 距离江宁县童生考试,只剩三天。 土桥村这段时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牛和驴,在陌生环境,此起彼伏的叫声,在村外就能听到。 一辆马车,远远往土桥村驶来。 周世显负责赶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