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决定权就交给太子、陛下了。” “金陵方面没有做出反应前。” “我们对此事的态度,就是不谈论、不扩散、不理会。” “你把这三个不记住。” 噢! …… 临近傍晚。 村东山边。 全村儿男女老少全都来了。 就连徐妙云都领着孩子们,站在远处观看。 一个沿着山坡开挖,占地三十平的砖窑,正在做最后封窑前准备。 朱棣这段时间,除了忙其他事情,就是带着乡亲们,一起挖砖窑,然后采集粘土,制作砖坯。 要不是这几日,各种突发事情太多。 这第一窑砖,早能试烧制了。 徐辉祖陪朱棣站在窑口。 窑洞内,阴干的砖坯已经码放好了,木炭也已经添加完毕。 窑口也半封闭起来。 “姐夫,不用米浆,真能烧制成砖?”徐辉祖有些怀疑。 大明立国,重新修建金陵城时,他已经记事了。 记得,他们这些孩子,当时就喜欢在城墙上追着打闹。 胡惟庸当时是金陵城的督造官。 为了确保每一块砖的质量,胡惟庸就让匠人在每一块砖上,都刻上自己的名字。 那种青砖,就是用粘土、米浆…… 总之工艺很复杂。 十分耗钱! 反观姐夫他们制砖,简直太儿戏了。 粘土和河沙,制成砖坯,然后烧制。 “应该可行……” “四郎,烟道检查完毕,所有烟道全部畅通!”就在这时,窑洞顶部,山坡上传来八叔的呼喊声:“人已经全部安全撤出,可以点火!” 一个村中年轻人,把举着的火把递给朱棣。 其他人则人手一块砖坯。 等朱棣点燃火窑内的木炭,他们就会用最快的速度,用砖坯封了窑口。 朱棣看了看众人,手握火把,来到窑口,深吸气同时,把手中火把扔了进去。 “冒白烟了!” 很快,就在村中年轻人封窑口时,山坡上传来八叔的呼喊。 又过了片刻…… “冒黑烟!冒黑烟了!烟很浓!” 啪啪啪…… 听到八叔的喊声,所有人都忍不住激动拍手。 “太好了,点燃了!” “成了!” “咱们土桥村,马上就有自己的粮仓了!” “有了粮仓,粮食就不用贱卖了!” …… 呼! 朱棣松了口气,听到乡亲们充满期待的议论声,不由笑着,暗道:一定会成功的! 对此,他还是有信心的。 窑口密封后。 众人又在外面看了会儿,感受着温度渐渐升高,向外扩散。 众人这才相继陆续散去。 朱棣转身走到徐妙云面前,笑着伸出手。 徐妙云俏脸微红,瞥视徐辉祖。 嘘…… 徐辉祖很识趣的仰头看天,吹起了口哨。 徐妙云这才脸红扑扑的,把手放在朱棣手心…… 第(2/3)页